Alexa

冷門科系變超夯,森林研討會聚焦AI、碳匯:不只種樹、砍樹!台大實驗林將赴COP29

冷門科系變超夯,森林研討會聚焦AI、碳匯:不只種樹、砍樹!台大實驗林將赴COP29
撰文: 朱姵慈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朱姵慈 攝影 日期:2024-10-17

綠色意識抬頭,永續發展議題已成為企業顯學,原本冷門森林系成新寵兒。中華林學會主辦、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協辦本屆「113年森林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今(17日)匯集多位林業界專家學者,收到約200份學術論文、海報,不少都在探討當前最熱門的減碳、碳匯、生物多樣性議題,台大森林環資系主任丁宗蘇統計,收件數相較去年成長超過五成。

「林業不只是種樹、砍樹,森林系也在與時俱進,整體陸域環境保護議題都是我們的責任。」丁宗蘇表示,森林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每年都會在秋季舉辦,由全台六所大學輪流舉辦,也就是說,每所大學每六年輪值一次舉辦。

 

研討會主要關注森林生態、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等議題,結合最新研究成果與科技進展,討論如何在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的背景下,促進森林資源永續發展,交流分享最新的研究進展和實務經驗。同時,研討會還舉辦競賽,鼓勵年輕學子參與,推動新生代綠領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台大實驗林今年將再度受邀前往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週邊最關鍵會議「世界氣候高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 WCS)演講分享「生物信用額度」,有望成為氣候變遷危機和守護生物多樣性的雙重解決方案。

 

左一為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的處長蔡明哲。圖片來源:world climate foundation

 

林華慶分享生物多樣性策略藍圖

 

研討會專題演講由林業署署長林華慶揭開序幕,分享我國生物多樣性策略藍圖,林華慶表示,儘管台灣因國際政治因素無法成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但仍積極參與全球生態保育。(延伸閱讀:碳匯、生物多樣性全都有!中華電、華碩、裕隆全響應林保署ESG平台專案,具體做了什麼?

 

他強調「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的重要性,指出台灣獨特地理條件孕育豐富生物多樣性,雖然中央山脈森林生態系多已受保護,但約六成保育類野生動物與受脅植物生活於保護區外,尤其低海拔淺山、平地、海岸和濕地多緊鄰都會。因此,未來保育工作須跨出圈地思維,串連各類棲地,提升生態系與社區韌性。

 

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已完成全台44個關注區域及45條區域保育軸帶的指認,此計畫將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為本的空間規劃從國有森林延伸至全台,涵蓋丘陵、溪流、平原、海岸與離島生態系,同時建置實務所需圖資及保育對策,指引生態棲地復育與地景空間連結的投入方向。

 

論文主題也有探討溫室氣體碳定價工具。朱姵慈攝

 

林下經濟種什麼?

 

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聚焦於台灣林下經濟的現況及未來,分享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的同時,又兼顧提振山村綠色產業經濟的目標。


曾彥學表示,林下經濟可歸類於混農林業(agroforestry) 的一種型態,需遵循「四不原則」:不影響森林生長、不干擾林地、不施用除草藥劑、不施用化學肥料。

 

目前農業部已開放種植多種作物,如段木香菇、木耳、臺灣金線連、森林蜂產品等,這些作物皆屬於離地型,對環境破壞疑慮較低。

 

後續還繼續開放,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藍等,雖是直接種植於林地或容器中,但只採收地上部,對土地影響不大。農業部指出,未來還有更多潛力品項待開發,如精油、油料、蜜粉源,室內觀賞、飲料及纖維等。

 

海報論文發表探討森林經營碳匯的研究。朱姵慈攝

 

工人智慧遇上人工智慧,調查方法革新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楊嘉棟探討了AI在生態永續領域的應用。他指出,AI技術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育和森林經營管理方面潛力巨大,可減少主觀判斷,處理大量複雜資料,降低成本,建立預測模型及評估威脅。

 

例如,自動聲音辨識可監控非法盜獵或採伐,無人機和遙測技術可用於森林監控,影像辨識協助物種辨識等。

 

楊嘉棟介紹了SILIC(Sound Identification and Labeling Intelligence for Creatures)系統,利用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和YOLOv5算法準確辨識257個物種聲音。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還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合作,利用無人機和深度學習技術進行農耕地景觀分析,為未來農地棲地評估和綠色給付認證提供重要基礎。

 

此外,研究所與中研院合作利用CNN從蛾類標本影像中分析海拔與蛾類色彩多樣性關係。楊嘉棟強調,儘管AI應用前景廣闊,但仍面臨許多挑戰,未來需關注更多如何儲存、串接、開放和利用大量數據,才能發揮AI最大價值。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