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除了股災、戰爭,還有天災!若有天我們吸不到新鮮空氣、也吃不飽了,有可能移居其他星球嗎?

除了股災、戰爭,還有天災!若有天我們吸不到新鮮空氣、也吃不飽了,有可能移居其他星球嗎?
撰文: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Tina Yuan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08-05

2014 年上映的《星際效應》是許多「諾蘭粉」讚不絕口的經典之作,藉由電影呈現極端氣候使人類陷入生存困境,必須向外太空尋找移居星球。然而十年後的現在,地球仍未擺脫氣候變遷危機。我們究竟還有多少時間應對這個迫在眉睫的威脅呢?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所執導的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適逢上映十周年,2014 年的經典作品至今仍讓人一再回味,甚至被譽為「人生必看電影」之一。

 

該片不僅精彩地運用影像呈現複雜物理概念,故事中的父女親情和探索星際的驚險過程,也成觀眾津津樂道的重點。

 

電影敘述人類面臨生存困境,必須仰賴屈指可數的太空船駕駛員及科學家,尋找新的居住星球。除此之外,還反映了哪些環境議題,以及您我現今必須正視的氣候現實?

 

為了拯救後代,展開未知的星際探索

 

故事背景設定在糧食缺乏的年代,大部分的人都以務農為生,但乾旱和枯萎病使作物收成更加困難。曾是工程師和飛行員的 Cooper(馬修麥康納飾)只好改行作農夫,不過他仍對科學探索充滿熱忱,10 歲女兒 Murphy(麥肯茲弗依飾)則遺傳了他的天賦和聰慧。

 

故事開頭,Murphy 房間的書櫃常有書本莫名掉落,她認為是「鬼」想傳達訊息,試圖解譯卻被家人忽視。

 

一天,巨大沙塵暴來襲,Murphy 的房間吹進大量沙塵,奇妙的重力使沙堆成一條條直線。Cooper 用二進制概念解讀出一組座標,驅車前往發現竟是 NASA 總署的機密位置。

 

原來 NASA 多年來暗中執行星際探索計畫,發現土星附近有「人」放置可通往另一個銀河系的蟲洞,10 年前送了 12 名探險家尋找有居住潛力的星球,目前收到 3 個回應。

 

布蘭德教授(米高肯恩飾)請 Cooper 擔任駕駛員,與 3 位科學家前去一探究竟,拯救地球上的後代,否則 Murphy 可能就是滅絕的一代。

 

電影《星際效應》中,太空站靠近黑洞的畫面。 圖片來源:《星際效應》劇照

 

然而,探索並不順利,第一個星球只有海水和如山一樣高的巨浪,混亂中一名成員喪命,還因時間差浪費了地球 23 年;第二個星球不適合居住,只是當時被送去的太空員受不了多年孤寂,傳了假資料誘使地球派人來救他。

 

更令人震驚的是,布蘭德教授臨終時承認他早已解開移居外星所需的方程式,只差黑洞的量子數據,但不可能獲得,所以他放棄地球的人類,整起計畫只是為了將受精卵帶往新星球殖民,延續人類物種。

 

此時, 33 歲的 Murphy(潔西卡雀絲坦飾)已進入 NASA 工作,她知曉真相後雖然憤怒,依然堅持接手完成解開方程式的任務。

 

太空站的燃料和物資不夠返回地球,於是 Cooper 決定由他和機器人 TARS 進入黑洞收集量子資料,再利用反作用力將艾蜜莉亞·布蘭德(布蘭德教授之女,安海瑟威飾)送到第三個星球完成殖民計畫。

 

Cooper 進入黑洞後來到一個奇異空間,原來是五次元的「人」建立三次元空間、具象呈現時間軸,讓 Cooper 運用重力傳達重要訊息給 Murphy 以拯救人類,所以當年 Murphy 房間的異相其實都是 Cooper 傳遞的訊息。

 

Cooper 將 TARS 收集的黑洞量子資料以摩斯密碼傳給 Murphy,Murphy 發現爸爸留下的手錶指針有節奏地抖動,她記下訊息並成功解開方程式,使人類進化到超越四次元的文明,成功救了 Cooper 和地球的人類。

 

電影《星際效應》中,男主角Cooper(馬修麥康納飾)來到一顆未知的寒冷星球。圖片來源:《星際效應》劇照

 

沙塵暴怎麼形成?有多可怕?

 

《星際效應》很深刻地描寫地球上的沙塵暴和空污,視覺上和心理上都感受到人民的生活蒙上一層灰。電影一開始,幾位老人回憶幼年生活,當時天氣乾燥,空氣中總是吹著沙塵,他們會拿一小塊布遮住口鼻,在家中擺放杯盤時也會倒著擺才不會沾上灰。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更是讓人民深受其擾。

 

沙塵暴是一種災害,在乾燥且擁有豐富沙源的環境中形成,特別在沙漠化地區,遇上強風和不穩定氣流就容易形成。當冷空氣和熱空氣交會,空氣會快速流動,熱空氣將沙帶往高處,較輕的沙可能向上傳送到 1,000 公尺至 3,000 公尺高度,風再吹往更遠的地方,導致空污問題。

 

近年來,氣候變遷導致部分地區降雨減少,乾旱加上過度開發,如濫墾、濫伐、濫牧、濫用水資源等,促使土壤退化,土地難以保留水分或生長植被,逐漸助長沙漠化,造成環境更容易引發沙塵暴。

 

如果吸入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容易引起咳嗽、氣喘、眼睛不適、皮膚過敏、過敏性鼻炎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肺部感染、肺癌等疾病。

 

全球約有 20 億人居住在旱地,難以抵抗沙漠化衝擊,估計 2030 年將有約 5 千萬人口被迫遷移。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世界沙漠化地圖(European Commission's World Atlas of Desertification),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75% 土地退化,如果情況持續惡化,到了 2050 年將有超過 90% 地球土地陷入退化危機。屆時,電影的場景可能成為現實。

 

糧食危機正悄悄發生

 

電影中,食物匱乏的問題嚴重到必須捨棄科技發展,將資源與人力投注於生產糧食。土地貧瘠之餘,小麥得枯萎病,接著是秋葵,未來玉米也難逃厄運。人類糧食不足,更遑論畜牧獲取肉品,似乎不斷將人類推往懸崖末路,迫使男主角 Cooper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邁向星際。

 

氣候變遷影響糧食收成

 

對現實生活的我們來說,糧食危機似乎很遙遠?根據 NASA 於 2021 年的研究,由於極​端氣候如乾旱、暴雨、高溫衝擊,靠天吃飯的農業成為氣候變遷下風險最高的產業之一,最快可能在 2030 年影響全球玉米和小麥的生產。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Mangkhut)襲擊菲律賓,造成約新臺幣143億農損,圖為被颱風吹壞的玉米。 圖片來源:Greenpeace

 

據估計,2030 年玉米的產量將下降 24%,小麥可能增長 17%,部分地區的大豆和水稻產量則出現下降趨勢。

 

如果不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積極減緩氣候變遷,2050 年全球糧食產能將下降 5% 至 30%,糧價波動將變得更頻繁且劇烈,影響經濟穩定與國際貿易,甚至造成國際政局動盪。仔細想想,距離現在僅剩約 25 年,大部分的我們都可能會遇上。

 

氣候變遷加劇蟲害

 

除了天氣對農作物的直接衝擊,生態改變也成為風險因子之一。還記得 2020 年初爆發的非洲沙漠蝗蟲災害嗎?4 千億​隻蝗蟲在一天之內鯨吞 35,000 人的糧食,從非洲東部擴散至烏干達和蘇丹,索馬里更宣布進入「全國緊急狀態」。

 

2020年,肯亞遭遇嚴重蝗蟲災害,引發糧荒危機。圖片來源:Greenpeace

 

蝗災爆發與極端天氣有關。印度洋西部海水溫度升高,導致 2019 上半年降下大雨,為產卵提供濕潤土壤和植被食物,溫暖的氣候使蝗蟲孵化率提高,2019 年底開始連續數月乾旱,有助於蝗蟲大量成長,然而當局未能有效採取行動防堵蝗蟲繁衍,釀成重大災難。

 

當蝗蟲繁殖過多,就會轉型成群居型態,身體變黃色、體型變大又具毒性,成群結隊快速移動掠奪食物,造成嚴重農損。

 

2020 年的蝗災甚至擴大到亞洲地區,災情最慘重的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國。最終印度政府大量投放農藥,以及當地氣溫潮濕不適合沙漠蝗蟲生存,才逐漸控制災情。

 

如果氣候變遷加劇,有可能移居其他星球嗎?

 

當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移民其他星球真的可行嗎?2024 年 5 月,NASA 發現與地球差不多大小的星球「葛利斯 12b」(Gliese 12b),地表溫度推測為攝氏 42 度,表面可能有液態水,距離約 40 光年,是目前離地球最近的潛力星球

 

不過,要移居的機率不大,因為目前地球最快的太空船需要 22.5 萬年才能抵達

 

2024年,NASA在距離地球40光年之處,發現了超級地球「葛利斯 12b」(Gliese 12b),是目前離地球最近的潛力星球。圖片來源:NASA

 

不過,即使找到了有潛力的星球,不見得適合人類生活,還須要考量重力、空氣組成、溫差、氣候、晝夜時間、太陽輻射和太陽風等因素,更不用說長期生存需要的資源,例如農作所需的泥土、水、氧氣、陽光和礦物等。即便這一切都克服了,如何載運地球上的人類又是另一難題。

 

目前,要實現移居其他星球仍非常遙遠,但這無法阻擋人類探索外太空的求知欲以及發展科技的野心,我們拭目以待。可是,氣候變遷不會等我們準備好,除非我們積極減緩它

 

改善地球環境比改造其他星球容易多了

 

「我小時候,感覺每天日新月異,有小發明或點子,每天都像聖誕節,但 60 億人,你想像看看,每個人都妄想應有盡有。」──Cooper 之父 Donald 的對白

 

《星際效應》很真實地呈現地球衰敗後的困境,更透過角色對話引人思考「我們該如何對待地球?」。雖然能理解 Cooper 的觀點,認為人類不該放棄探索世界、不該放下科學家的尊嚴,

 

不過 Murphy 的老師所說的也不無道理:「若不想重蹈 20 世紀濫用和浪費的覆轍,就要教孩子認識地球,不是離開地球的神話。」

 

2024年3月,NASA太空船發射升空。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其實探索世界和珍惜地球並不衝突,科技並非破壞環境的主因,只要運用得當,科技可以幫助人類更永續地使用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消耗,例如發展低碳排科技、低污染農業、更有效率的能源設備、循環使用資源的技術等,讓人類擁有更多選擇。

 

我們能從電影看見找尋外星居住地有多困難,光是置身外太空,一點點的差錯都能奪走性命。人類在生存面前渺小又頑強,那何不運用這分頑強?比起改造外星球,改善地球環境是更可行又更經濟實惠的選擇,而且現在還來得及!

 

Cooper 對艾蜜莉亞·布蘭德說:「當妳為人父母,妳就能明白,父母會做任何事讓孩子感到安全。」衷心期望拯救未來世代的心願,此刻就能開始付諸行動,在生活中做出更永續的選擇、支持重視減緩氣候危機的政策,否則當地球成為拋棄式的居住地,幾顆星球都不夠人類使用。

 

也許有一天,移居外星是個令人期待的選項,而非窮途末路的最後賭注。

 

※本文授權自綠色和平,原本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