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準環境部長彭啟明入閣:高階主管、科長都必須上數位轉型課

準環境部長彭啟明入閣:高階主管、科長都必須上數位轉型課
撰文: 聯合報/胡瑞玲、李柏澔、葉冠妤     分類:E永續環境 日期:2024-05-20

氣象達人、準環境部長彭啟明入閣,淨零轉型、碳費徵收、四接爭議、能源政策等都是急需面對的挑戰,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自己雖無法決定碳費費率及上路期程,但考量企業國際競爭力,認為「無論起徵點多低,碳費應愈快上路愈好」,另針對氣候變遷、推動淨零提出「氣候債券」概念及長期派駐歐洲的規畫。

彭啟明也提到,上任後有件重要工作,就是推動環境部的數位轉型,高階主管乃至科長都必須上數位轉型課程,目標一年後的能力要能「被民間挖角」。

 

彭啟明說,課徵碳費就像是棒子、鞭子,不斷鞭打企業,需要給予更多的「蘿蔔」,才能讓企業有更多誘因減碳,而蘿蔔最好案例就是日本「綠色轉型戰略」(GX)及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

 

彭啟明解釋,日本GX今年二月推出氣候債券,發出八千多億日幣,補助廿多個產業,若企業提出很好減碳計畫,就能獲得較好貸款優惠或政府補助,加速企業更願意減碳;美國IRA則透過稅負抵減方或投資在政府基礎建設,目前IRA已投資三千七百多億美元,約十一兆台幣,希望台灣加速這方面發展。

 

彭啟明說,美日作法難以複製,畢竟台灣過去沒有發行氣候債券的經驗,而稅務減免需跨部會合作,自己提出這樣的概念,就是希望要趕快有「蘿蔔」才能加速進展。

 

至於碳費理想起徵點?彭啟明說,考量企業國際競爭力問題,認為不管起徵點多低,都應該盡快上路,讓大家愈快習慣,之後再滾動調整。

 

針對優惠費率、高碳洩漏企業二折優惠爭議,彭啟明說,排碳大戶除了台積電、友達,也包含傳產內需型企業,若起徵點低,前段班會覺得沒誠意、沒企圖,但後段班仍覺得門檻高、壓力大,要用一個碳費解決台灣所有問題,只有「鞭子」很難有用;另也強調,外傳電價調漲,碳費就能少收,這是錯誤觀念,碳費與電價是兩件事,初步已估算碳費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衝擊甚小。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四接爭議彭啟明將親拜訪 謝國樑:熱情接待、深度討論

四接將納地方意見 準環境部長彭啟明:親自拜會謝國樑

減塑阻礙?市場、夜市尚未納禁限用範圍 彭啟明指它成首個示範區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