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摸魚長的洄遊吧創辦人黃紋綺,在台北長大,但因外公外婆在花蓮七星潭從事漁業、經營魚場,小時候每年寒暑假都會到七星潭遊玩,坐在舅舅給的塑膠輪胎徜徉於大海,看著親人在旁捕捉魚類,海風吹拂,歡笑不止。
「從那時開始,我就知道我愛大海。」
放棄常春藤名校 洄游七星潭創業
黃紋綺立定志向往海洋生態發展,大學考上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讀理論、擔任研究助理、把握在校的所有機會,甚至美國常春藤系列名校的機會也落在手上,只是長期待在學術圈卻熱愛實作的黃紋綺,心裡開始動搖,「面試的剩最後一關時,我打電話過去拒絕了。」
雖心有不捨,但慎重考慮後,她決定開闢新路,將以往所學的知識帶入實務,回到七星潭創立《洄遊吧fish bar》推廣食魚教育及海洋永續。
不過當時親人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有著大好前程,為何要回來做漁人?舅舅甚至開玩笑說「我要把你腿打斷」,因為在家人眼中漁業就是傳統的一級產業屬勞力活,最多的其實是捨不得寶貝孫女如此辛苦。
從大海到餐桌 花蓮漁業創新路
「我們一路從第一級產業,跳到第六級產業,家人完全無法想像。」
洄遊吧整合海洋文化知識、環境生態教育,提供洄遊鮮撈、洄遊平台與洄游潮體驗三項服務,民眾能親手摸剛撈上岸的魚,拉近與魚的距離。
在花蓮外海,一年四季捕撈到的魚類皆不同,春天是飛魚、東方齒鰆、鯖魚,夏天是旗魚、鰹魚,秋天是鬼頭刀、漫波魚、土魠魚,冬天則是白帶魚,黃紋綺進一步分享,東方齒鰆即是我們常吃的生魚片,而鰹魚經常做成柴魚片,所以最環保且新鮮的選項就是吃當季魚種。
此外,民眾也可跟著漁人搭船出海,觀賞捕魚過程,在當地主要以擁有百年歷史的兩種捕魚方式,分別是如同海中大迷宮的定置魚法,以及大型魚種專用的鏢刺魚法。
食魚教育價值 親人翻轉態度成顧問
曾有個參加者弟弟跟著媽媽到菜市場買菜,看到魚販上有多條鬼頭刀,便對媽媽說,「我知道現在是秋天,因為看到鬼頭刀。」他不僅認得魚種,季節性也深烙在腦中,讓黃紋綺感動不已,覺得做的一切努力都值得。
此外,家人也看到在黃紋綺帶領下,花蓮七星潭漁業180度大轉變,成老少咸宜的教學場所,還推出多種全魚利用禮盒,有鰹魚魚鬆、鰹魚魚鬆爆米花等,除強調零剩食永續外,連外包裝都具食魚教育意義,可拆開成桌遊與他人互動學習。
如果要介紹一條魚,熱愛大海的黃紋綺會介紹哪一條魚?歡迎收聽《自綠生活Action Go!》https://reurl.cc/0v1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