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以後綠蠵龜都只有母的?氣候變遷到底對動物造成什麼影響?上帝視角俯視地球,重磅紀錄片《地球脈動 III 》全都收錄!

以後綠蠵龜都只有母的?氣候變遷到底對動物造成什麼影響?上帝視角俯視地球,重磅紀錄片《地球脈動 III 》全都收錄!
撰文: 朱姵慈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BBC earth提供 日期:2023-10-27

橫跨世界六大洲,前往43個國家和地區,耗時5年多拍攝,經歷新冠疫情,拍攝工作受到嚴重影響,BBC製作團隊遠端和當地攝影團隊合作拍攝《地球脈動III》,本季聚焦人類行為、氣候變遷在不同生物棲息地所造成的影響,節目將於10月29日晚上8點在BBC Earth電視頻道播出,10月30日則上線串流平台MyVideo、MOD、LINE TV。

從最隱密的叢林到最深遠的海洋;從最漆黑的洞穴到最炎熱的沙漠,以輕型無人機、高速攝影機和遠端深海潛水器等拍攝設備,記錄下前所未見的自然奇觀,其中包括全球僅存不到49隻、生長在厄瓜多的莫羅納聖地牙哥(Morona-Santiago)的哈里赫洛斯蛙(Atelopus halihelos)。 

 

還有,會裝死的利氏雨麗魚(Nimbochromis livingstonii)以用斑駁的身體顏色模仿腐肉欺騙敵人,擁有天使臉孔卻有著恐怖獵食行為的海天使(Sea Angel),牠們是終生浮游的生物,有著透明外殼,平時體長小於一公分,但在獵食時,牠會以黏液的網纏住浮游生物,再用口中的倒鉤把獵物扯入體內消化,是可怕的海中獵人。 

 

海天使(Sea Angel)是終生浮游的生物,有著透明外殼,平時體長小於一公分,但在獵食時,牠會以黏液的網纏住浮游生物,再用口中的倒鉤把。BBC earth提供

 

BBC EARTH「地球脈動」(Planet Earth)系列是全球最多人次觀看的生態環境紀實節目,如今這個傳奇系列重磅回歸,帶來最新力作「地球脈動III」,八集史詩級巨作集結金牌製作鐵三角:由投入生態紀錄片超過半世紀的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主持、監製過百部自然紀錄片的邁克·岡頓(Mike Gunton)製片、以及好萊塢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團隊配樂,打造獻給大自然的生命禮讚。 

 

攝製組遠赴澳大利亞 塔斯馬尼亞島 希普斯特恩崖拍攝開場的浪花場景。BBC earth提供

 

進入「人類世」時代 《地球脈動III》聚焦地球的改變 

走進世界最大「綠蠵龜築巢地」現場 

 

「地球上的所有生態系統,以及與我們共享這顆星球的無數生物,都感受到了這種影響—一些科學家稱之為『人類世』(Anthropocene)。許多動物無法跟上變化的速度,但還有一些動物以奇特的方式適應了新的野生環境。」 系列製片人馬特·布蘭登(Matt Brandon)。 

 

自第一季《地球脈動》2006年首播以來,近20年內,科技進步和人類行為使地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季節目深入探討這些變化在不同生物棲息地所造成的影響,包括︰海岸、沙漠、森林、人類社會等。 

 

例如,攝影團隊在巴基斯坦拍攝當地組織拯救被困在水圳裡的印度河豚畫面,第七集內容圍繞動物活在人類社區,在澳洲墨爾本的茶色蟆口鴟(Tawny frogmouth),就常常被發現在人類的後園,又例如在峇里島的食蟹獼猴(Long-tailed macaques)就偷遊客的食物,且會跟人類討價還價。

 

納米比亞骷髏海岸(Namibia Skeleton Coast)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與冰冷的大西洋交會之地,製作團隊在40年來首次發現這片海岸有獅子的蹤跡。BBC earth提供

 

其中第一集「海岸」(Coasts),揭示了海岸地區近年受到氣候變遷,導致暴風雨愈來愈難預測,逐漸上升的海平面,給世界上近40%的人類,及生長在海岸的動植物造成嚴重的威脅。 

 

總製片邁克·岡頓(Mike Gunton)說道︰「地球脈動III之所以用海岸作為開場,是因為所有陸地的邊緣都是海岸,是陸地和海洋的交會之處,也是所有生物最難以適應的區域,同樣的也是物種最豐富多元的地方。」 

 

例如,在澳洲面積只有32公頃的雷恩島上,竟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綠蠵龜築巢地」,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雌性綠蠵龜上岸築巢,高峰時期一晚會有多達2萬隻雌性綠海龜,同時產下共200萬顆卵;然而,在這數十年間,這座海島因潮水和海浪變大,面臨將被海水淹沒的危機,同時天氣暖化導致島上的沙灘溫度屢創新高,嚴重影響綠海龜的繁殖。 

 

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現場 

異常暴風雨,紅鶴雛鳥遭洪水沖走 

  

位於地球另外一端的墨西哥猶加敦半島,里奧拉加托斯(Río Lagartos, Yucatan, Mexico)也遭到類似的生態災害。 

 

作為北美洲最大的加勒比海紅鶴(Caribbean flamingo)的繁殖基地,里奧拉加托斯近年來因為異常的暴風雨和颶風,導致成年加勒比海紅鶴和雛鳥被迫離開-這個從馬雅文明時代就作為繁殖地的島嶼。 

 

作為北美洲最大的加勒比海紅鶴(Caribbean flamingo)的繁殖基地,里奧拉加托斯近年來因為異常的暴風雨和颶風,導致成年加勒比海紅鶴和雛鳥被迫離開。BBC earth提供

 

助理製片人喬治·沃德(Georgie Ward)憶起當時的拍攝過程,說道︰「看到小小的加勒比海紅鶴雛鳥在洪水中掙扎,我們非常痛心。它們還不會飛,身體顫抖著,我們知道如果它們無法找到更高的地方,便有可能在幾小時內死去。每次看到他們能飛到高處都會讓我們鬆一口氣,但仍然有無數雛鳥被洪水沖走。」 

 

加勒比海紅鶴雛鳥若無法儘速到高處的巢,會在水裡凍死。BBC earth提供

 

野生動物也在學著「調適」 

讓後代子孫永續生存 

 

各種生物在面對地球急劇的變化,必須不斷調整生存方式,頑強地與人類所帶來的浩劫抗爭。 

 

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印尼的四王群島(Raja Ampat),珊瑚礁受紅樹林的庇護,這種耐鹽樹木的根深植於海底,為射水魚(archer fish)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牠們噴出的水就像箭,可以射落位於高處的昆蟲。

 

製作團隊在野外完整仔細錄下射水魚的獨特行為,這些魚會透過「學習」掌握精準度,而這需要在大腦中進行複雜的計算,才能順利射擊水面上的昆蟲,再跳上水面吃掉。

 

射水魚(archer fish)會向任何目標射出水柱獵食。BBC earth提供

 

攝影師米奇·巴克利(Mitch Buckley)說,意想不到的挑戰是這些魚喜歡亂「開槍」。一心只想成功的射水魚(archer fish)會向任何目標射出水柱獵食……它們也曾射水到我的耳朵,還有好幾次都將水射到了我的眼睛裡。

 

總製片邁克·岡頓(Mike Gunton)說︰「希望依然存在,但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因為我們人類都是要靠地球才能生存的,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喝的水,全部都是來自大自然,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減輕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影響。」 

 

紀錄片拍攝遵循永續規範

《海岸》導演籲重視氣候變遷災害

 

第一集《海岸》和《淡水世界》製片人兼導演尼克·伊斯頓(Nick Easton),負責統籌監督四大洲上的近30個拍攝地點,帶領了一個製作團隊前往巴基斯坦,拍攝了拯救印度河豚的行動。

 

《海岸》和《淡水世界》製片人兼導演尼克·伊斯頓(Nick Easton)。朱姵慈攝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即將於年底在杜拜舉行,尼克接受越洋連線訪問時表示,「作為一個電視節目製作人,做的只是紀錄下我們看到的東西,但我們也了解到世界上的確存在氣候變遷事實,也看到許多動物努力調適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所以在片中也真實呈現這個現象,希望藉此讓人做出改變。」

 

尼克也提到,在拍攝地球脈動III期間,看到大自然的韌性和強大的適應力,儘管大自然正面臨變遷,但我必須要保持樂觀,並行動去作出改變。

 

對於在拍攝《地球脈動III》期間該如何遵循永續規範,尼克說,光是拍攝前置作業期,就足足花了一整年研究,「我們團隊中有生物學家、動物學家,還跟許多科學家和在地人士請教,」實地拍攝以聘用在地攝影團隊為主,減少許多碳足跡。同時,使用「可生物分解」的束帶固定住攝影機進行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射水魚」原本只是來自坊間的傳聞,在此之前也沒有任何研究文本,「我們也不曉得能跟這些動物距離多近進行拍攝,但經過24小時後,動物也了解到我們並不是敵人,所以我們就盡可能近距離拍攝,有時甚至和我們只有幾公分距離。另外,拍攝束帶蛇獵食期間,有一條束帶蛇甚至停在攝影機上休息。」尼克解釋只要足夠有耐性,就可以完成特寫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