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燒塑膠一定會有戴奧辛?大家都誤解了焚化爐!她赴日取經:看這小島如何把「垃圾島」變「藝術島」

燒塑膠一定會有戴奧辛?大家都誤解了焚化爐!她赴日取經:看這小島如何把「垃圾島」變「藝術島」
撰文: 諶儀璇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林心恬 日期:2023-04-27

「因為喜歡看書,關注到環境相關議題。」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從小就喜歡待在書店,接受不同新事物的洗禮,甚至將書店視為夢想工作環境,但最終因現實考量,碩士畢業後,依專業進入科技業,擔任機構工程師。

沒想到這個工作,刺激她找到人生另一個重要方向。

工業電腦是林心恬完成的第一個作品,原以為成品出爐當天,會是她開心且興奮的大日子,孰料她卻沒有太多喜悅,更多的反而是震驚。「我的辦公室除了一台電腦,還多了三大箱垃圾!」為避免運送中碰撞損壞,每個零件皆有完好的包材,這些包材拆開後就是垃圾。

當時林心恬的心情十分複雜,因為她是一個在生活上力行環保的人,出門帶購物袋、會帶著便當盒到傳統市場買肉...,沒想到自己的設計工作反而製造更多垃圾,也促使她開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當時她發現日本京都大學能源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探討商品製造過程與廢棄物處理,促使她辭去工作前往日本深造。

 

馬祖東莒島之行 找回與土地的連結

 

在前往日本前的空檔,她剛好前往馬祖東莒島旅遊,體驗到最原始的生活方式,當時恰好遇上海象不佳,物資無法運送,正當林心恬著急時,一位阿姨和阿伯,分給大家自家田裡的菜及剛補到的魚。這讓從小在都會長大的林心恬從沒體會過的經驗,那段期間她嘗試自己揉麵團、釣魚、採野菜。

「因為沒有親自接觸,所以忘了餐桌上的食物從哪裡來,因為缺少這連結,就覺得稍微破壞一下環境沒關係。」林心恬在這座小島上,有了新的體悟,也開啟他對小島議題的興趣。

 

日本垃圾島奮力重生成藝術島

 

在日本讀博士班除做研究外,熱愛旅遊的她走遍日本各地,最念念不忘的是瀨戶內海,其中的「豐島」是林心恬的最愛,大眾現在對於它的印象是「藝術之島」,但在50年前日本人稱它為「垃圾之島」。

 

1975年底,日本工業化發展快速,產生許多廢棄物,豐島剛好鄰近工業大城廣島且人煙稀少,因此豐島開發公司提出於當地蓋廢棄物處理場,但直接被拒,所以便改口蓋「蚯蚓養殖場」,怎料內部依舊是廢棄物處理場,除了將輪胎、廢金屬片等送到豐島掩埋外還焚燒,因而產生大量有毒氣體。

 

7年下來對當地居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1987年豐島小學高達9.8%學生患有氣喘,該數字超出日本平均數的10倍。此事件在1990年才被揭發,2000年豐島開發公司終於向大眾道歉並做後續處理。

 

不過25年累積垃圾量非常可觀、高達888,000公噸,若放上大卡車,一路可從東京排到豐島,大概是台北高雄來回的距離。「它只是一座小島!」這讓林心恬回想起台灣也有離島,同樣面臨廢棄物處理問題,更進一步思考台灣離島是如何處理廢棄物。「台灣離島全沒有廢棄物處理場,都是送回台灣處理。」林心恬表示,雖然運送過程並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大的傷害,但是成本不低,所以帶給地方政府經濟上的壓力。

 

 

別再誤會焚化爐!燒塑膠不一定會有戴奧辛

 

在日本讀書期間,她調查了日本離島廢棄物處理方式,發現幾乎每座島都有自己的焚化爐,相較台灣對焚化爐的負面印象,「日本覺得焚化爐是一個先進的科技,能幫垃圾體積減少。」林心恬表示,台灣人會對焚化爐最大的疑慮,即是燒塑膠產生戴奧辛。

 

「只要控制好溫度條件,是不會產生戴奧辛的。塑膠是一個很好燒,而且有很多熱量的東西,如果用正確的比例投入焚化爐,可讓焚燒更穩定,產生的熱甚至可發電。」

林心恬進一步解釋,京都人丟家庭垃圾會將塑膠和一般垃圾分開,目的不是回收而是為了分別焚燒。一開始她對於日本人的觀念也很納悶,直到去參觀焚化爐,看垃圾如何被抓起、塑膠如何被焚燒,整體環境規劃佳,且「他們不稱焚化爐,稱之為能源回收。」

 

林心恬深感環境教育的重要,回台後投入教育,將永續觀念帶入教室,她有不少創意教學方法,歡迎收聽...《自綠生活 Action Go!》https://reurl.cc/zAakeQ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