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還只停留在收碳費...」碳市場發展慢,彭啟明:台恐淪為氣候殖民地

「台灣還只停留在收碳費...」碳市場發展慢,彭啟明:台恐淪為氣候殖民地
撰文: 聯合報/林奐成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聯合報/林奐成 日期:2022-11-14

我國二○五○淨零碳排路徑是否與世界減碳趨勢接軌?正在埃及參加COP27的「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昨表示,國外將氣候投資當成新創產業,台灣卻仍在摸索。

歐盟將自二○二七年起課徵碳關稅,彭啟明指出,產業憂心的是綠色金融及碳市場的緩慢發展。他直言,全球多國完成碳市場機制,「台灣還只停留在收碳費,由政府編預算,試圖達成淨零,跟全世界國家發展公私協力完全不同」。

 

他舉例說,此次峰會看到日本政府帶著廠商出席,將氣候會議當成公私協力,對外宣示的舞台,展現他們可以減碳又可以帶動本國產業,「相對地,台灣仍只有政府對國際宣傳的形式,這是不夠的」。

 

他說,國外將氣候投資當成一種新創產業,台灣政府只做示範案例,無法商業化;由環保署單純治理氣候是錯誤的,因為氣候不只是空氣汙染物,也是金融一環。

 

彭啟明表示,全球各國將碳視為金融商品,建立碳權交易市場,才能帶動民間供需及創新能力。他指出,政府雖提出淨零目標,但離岸風電和太陽能投資,都需要大量民間資金,現在已出現很大的資金缺口,「所以在綠色金融這塊,政府應該更開放」。

 

彭啟明強調,發展再生能源或氣候創新科技光靠政府的資金不夠,長遠須仰賴產業和金融界大力投入。他擔憂台灣政府未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大多數的金融機構不瞭解氣候議題,認為有很高風險性,對氣候投資裹足不前。

 

彭啟明認為,環保署長久以來將氣候變遷視為空氣汙染物管理,相對國外發展慢,他更示警,把減碳當成國家大轉型,「轉不成功,恐怕以後變成別人的能源或氣候殖民地」。

 

延伸閱讀:

拜登:1.5億美元助非洲氣候調適

「別信美國」 非洲批美濫用能源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