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要求合作夥伴節能 20%,否則拿不到台積電訂單!除了減碳,看護國神山如何帶領產業推動零碳革命

要求合作夥伴節能 20%,否則拿不到台積電訂單!除了減碳,看護國神山如何帶領產業推動零碳革命
撰文: 科技新報/Atkinson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2-10-19

「在追求永續過程中,光靠自己力量是不夠,一個人力量不大,一個企業力量比較大,很多企業一起可以帶動非常多人一起做,會形成很大力量。」台積電 ESG 委員會主席何麗梅是這麼詮釋台積電在永續這條路上抱持的中心思想。

做為台灣的 「護國神山」,台積電對經濟貢獻不言可喻,然而,除了經濟效益之外,台積電透過在節能減碳的積極做法,無疑已成為台灣推動零碳革命的示範先驅。就如同何麗梅所說,「台積電是用電大戶大家都知道,但也是節電大戶」。從台積電 2021 年總共執行了八大類共 499 項電力節能措施,新增年節電量 7 億度,相當於減少 35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的成績,就能說明它在節電的決心。

 

 

 

事實上,台積電早在 2020年就成為全球首家加入再生能源倡議組織 RE100 的半導體企業。要能在2050年達成零碳排放的目標,台積電訂出了階段性目標,包含預定 2030 年全公司 25% 的廠房,加上 100% 的非生產廠房將使用再生能源,以及 2050 年之際,全球營運據點預計 100% 採用再生能源。

 

為達成淨零目標,台積電從其核心競爭力──技術力著手。何麗梅就表示,台積電是大型生產事業,綠色製造對台積電是重中之重。「而半導體本身是一個創新,是綠色產品,透過技術改進,使得效率更高、更節能。」如果半導體停止應用或不成長,全世界會耗電更多。

 

因此,台積電從 2015 年就開始與設備廠商合作啟動「新世代機台節能設計」計畫,開發世界級半導體綠色機台。在 2018~2020 年間執行超過 272 項節能行動方案,139 項方案完成驗證,可用於 68 種先進製程機台,節能效果達 14%,且預計 2030 年節能效果將更達到 20% 的水準。

 

 

另一方面,台積電也將部分 10 奈米產能升級到 7 奈米,甚至在新世代的 5 奈米與 3 奈米製程上開發出節能設備,並同時制定後段封測新機台規格,進一步汰除低效能的後段封測附屬設備等。除了製程的節能外,也在一般廠區進行包括照明節能、空調節能、待機節能與效能提升;生產廠區則是以機組汰換、用量管理、新機規格與機台修改等達成其節能減碳目標。

 

此外,台積電的物聯網業務開發處、產品技術精進處、設計暨技術平台也組織合作推動超低功耗技術專案,7 年來在既有技術架構中持續加入關鍵的低功耗元素,同時攜手客戶從系統使用面訂定技術規格,推出 55 奈米、40 奈米、22 奈米、12 奈米超低功耗技術,提供客戶低耗能、高能效的產品應用解決方案,創造更多節能省電效益,同時加速產品創新與上市時程。根據台積電估計,截至 2022 年 2 月,其超低功耗技術已為全球累積節能逾 20 億瓦。

 

而每一年台積電透過上述技術創新,究竟能創造多少效益?答案是能源損耗下降了近 10%!

 

 

當然,在永續與淨零碳排的路上,台積電不僅要從自身做起,更是要將影響力擴及至供應鏈體系。因此,「台積電期待與利害關係人充分溝通,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政府、社會一起努力,為地球生存、企業創造永續未來。」 何麗梅說。

 

所以,台積電也積極在生產過程也要求合作夥伴或供應商符合節能標準,那就是在 2030 年前必須節能 20%,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標準,之後可能拿不到台積電得訂單。而除了嚴格的標準之外,台積電每年也針對符合其綠色供應鏈的節能、減碳、節水、污染防治與循環經濟價值的供應商進行表揚,光是 2022 年獲選的優良卓越供應商就有 15 家。

 

除此之外,台積電更是積極與供應商進行技術開發,尋求更佳節能減碳方案。舉例而言,台積電為解決機台大量耗電的問題,先前就已與供應商合作,運用降低熱損失的概念,開發出「低耗能管路加熱系統」,也就是以常用於建築物隔熱的氣凝膠材質,取代玻璃纖維,做為供氣管路的外層,有效降低管路表面溫度。這套在 2020 年導入台積電晶圓十五廠優先試行的系統,統計為機台的加熱管減少約 25% 能耗。目前,該系統除了已經列為新建廠區的標準設施之外,其他包括各 12 吋廠也將完成系統也都將導入,可望在 2025 年起,每年為台積電額外省下 8,000 萬度電。

 

台積電從自身做起,並將影響力擴增至整個生態圈,引領半導體產業一起推動這場零碳革命。雖然不乏供應商反映台積電的高標準,「合作過程相當辛苦」,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高門檻,驅動了整個供應鏈對淨零與永續發展的重視與實踐力,甚至提升了供應商乃至整個產業鏈未來的競爭能力。

 

※本文授權自科技新報,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