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人工鯨魚糞便能否重建海洋生態?科學家下月啟動實驗

人工鯨魚糞便能否重建海洋生態?科學家下月啟動實驗
撰文: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2-03-23

英國《衛報》報導,國際科學團隊近期計劃將人工鯨魚糞便灑在印度洋海面上,試圖重建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中養分日益匱乏 科學家尋找重建解方

 

這個排泄物實驗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探究是否有可能重建養分匱乏的海洋生態系統,復育日益減少的魚類族群,同時因應氣候危機。

 

「鯨魚通常在海平面以下約300公尺處捕食微小的甲殼類動物磷蝦,」英國政府前首席科學顧問、該計畫的負責人之一金恩爵士(Sir David King)說,「牠們的背部在此深處承受很大壓力,以至於無法排便。因此,牠們會在浮出水面換氣時順便解放,(在海面)創造出漂浮的糞便床,當陽光照射時,浮游植物便生長出來,為魚類提供了食物。」金恩同時也是劍橋大學氣候修復中心(Centre for Climate Repair)負責人。

 

問題是,地球上的鯨魚數量現在大約只有400年前的5%,捕鯨活動造成全世界最大的海洋哺乳動物嚴重折損,導致海洋長期缺乏為魚類提供營養的鯨魚排泄物。「我們需要重建過去狀態的方法,」金恩說。

 

以稻殼為基礎 「海洋生物量再生計畫」預計下月執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海洋生物量再生計畫」(The marine biomass regeneration project)應運而生。在麻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和印度果阿省(Goa)海事研究所(Institute of Maritime Studies)等多個大型海洋實驗室的支持下,科學家們即將啟動這項關鍵性的實驗,以確定該計畫的可行性。

 

「果阿省有一座大規模米廠,其主要廢棄物為稻殼,」金恩說,「我們會將營養物質與烘烤後的稻殼混合,製成人工鯨魚糞便,再使之漂浮於海洋表面,接著便可以研究浮游植物是否能隨之生長,取代過去鯨魚糞便的角色。這項實驗將在阿拉伯海進行。」

 

金恩說,初步實驗訂於下個月進行,雖然規模有限,只會持續幾週,但有許多潛在的好處,「浮游植物除了可為魚類提供食物之外,還會吸收二氧化碳,一個研究計畫可能帶給地球兩個潛在的好處。」

 

※本文授權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