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100 % 塑膠回收的目標是在吹牛?
技術研究與諮詢公司 Gartner 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90% 的行業所承諾的環保目標,即在 2025 年實現 100% 可回收、可重複使用或可堆肥的包裝,很可能會失敗。
Gartner 分析,多數公司依賴一次性器具和由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而這兩類材料難以被回收處理;此外,即便化學回收技術已有進展,但並未被廣泛採用。而即使部分材料可被回收,目前的相關基礎設施和回收材料的售後市場也仍未成熟。
Gartner 因此認為,各行業立下的環保目標難以實現,未來更將有誤導消費者之嫌,且可能面臨利益相關者的法律訴訟。
難題一:有求就有供,化石燃料製塑膠的盛行其來有自
如今,除了食物包裝,手機、電腦、衣服等產品,甚至是可再生能源產業,其實都與塑膠有關。而這樣龐大的需求,讓石油公司嗅到商機。
由於汽車產業轉往電動車發展,對石油的需求逐漸下降,因此投資塑膠材料成為石油公司用以彌補其他市場損失的重要策略。
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指出,塑膠和其他石化產品將成為石油需求的最大驅動力,至 2050 年,將佔石油需求增長的 50%。
而各行業是否能減少採用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仍存在變數。一方面,NPR 的報導顯示石油產業並不希望回收塑膠可行,也不願投入發展。另一方面,Vox 報導認為,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崛起和法規的訂定,能限制石油產業過度發展。
難題二:化學回收技術發展受限
化學回收(chemical recycling)的技術,是從分子的層級上分解塑膠,打破單體(monomers)之間的聯結。
提倡者認為,由於化學回收產生的聚合物與原始聚合物相同,從而消除了降級循環(downcycling),在能維持其高價值的情況下,可以為相關行業提供誘因和資金,並創造一個良性循環。
然而,多年的發展顯示化學回收技術是能源密集型的、容易故障,且難以擴大至工業水平,因此存在嚴重的局限性。外界也意識到,如果化學回收的最終產品是用作燃料的油,那麼該過程不會減少對塑膠的需求;而燃燒此類燃料時,也會釋放溫室氣體。
除此之外,與其他回收方式相同,化學回收面臨成本高昂的問題,收集、分類和回收塑膠包材所費成本比生產原始包材來得高。
新解方:從源頭解決,改變塑膠的性質
那麼,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減少塑膠對環境的污染呢?
目前有新創嘗試從源頭解決問題,朝材料方面發展,像是德國 Made of Air 便利用在地的木材廢料生產各種用途的「負碳」(carbon negative)耐用材料。
在自然界中,樹木可以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可儲存在樹幹中的碳,死亡時則會將儲存的二氧化碳透過分解或燃燒重新釋放到大氣中。
而 Made of Air 介入這個過程,在木材廢料中透過生物炭(biochar)技術來永久鎖住樹木中的二氧化碳;再將生物炭與甘蔗製成的黏合劑混合,製成一種如同普通熱塑性塑膠,能融化與成形的材料。而這種材料是可以被大地所吸收的,並且能減少大氣中的碳。
但該技術仍在發展中,Made of Air 的執行長 Allison Dring 便指出,該公司還需研究如何在該材料的生命週期結束時將其回收,並回歸大地。同時,Made of Air 也有賴政策的支持和消費者行為的研究,才能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延伸閱讀:
德國「負碳塑膠」新創 Made of Air,為什麼能成為奧迪、H&M 的戰略合作夥伴?
兩位英特爾工程師辭職後變成「塑膠殺手」,為公司省下上億美元!
※本文授權自科技報橘,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