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歐盟碳邊境稅法令,我覺得大家應該從現在起關注!」台達永續長周志宏強調。今年以來,淨零排放(Net Zero)變成熱門關鍵字,企業從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到響應國際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如何做好碳管理成為各企業關注的事。
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於17日參加資誠永續服務公司舉辦「淨零排放新解方 低碳轉型大未來」論壇,即便台達不是排碳大戶,卻成為台灣首家通過科學基礎減量(Science Based Targets,以下簡稱SBT)審查的企業,甚至訂定每噸高達300美元(新台幣8,339元)的碳價,力拚2030年碳中和,台達要如何做到?
策略一:參與國際倡議,台達從通過SBT審查起步
台達長期關注氣候變遷,並積極參與國際倡議活動。早在2015年參加巴黎氣候峰會COP21做了「We Mean Business」承諾,宣示SBT企業自主減碳等倡議,當時台達內部經營團隊就在思考,不能只是喊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地,「剛開始很痛苦,因為SBT本身的科學化方法也還沒出來,」周志宏說。
SBT是由碳揭露專案(CDP)、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等共同創立「科學基礎減量目標計畫」,推動企業以科學方法做碳管理。
兩年後,2017年SBT科學化方法出爐,台達也找上資誠作顧問,共同訂定目標,並在同年10月通過SBT審查,成台灣首家通過SBT的企業。「這一步對於台達怎麼接軌國際有很大的影響,理解到國際倡議該怎麼落實。」
策略二:不光「買」綠電憑證,身體力行做自主節能
在減碳上,台達主要有三大方向,包含自主節能,光2020年實施234項節能方案,減少9328噸二氧化碳;自建太陽能發電設施減少1.7萬噸二氧化碳;而購買綠電憑證(T-REC)與簽訂購電協議(PPA)則減少22萬噸碳。
台達與台汽電綠能簽訂長期綠色購電協議,採購台汽電集團風力發電裝置量7.2MW,每年轉供台達使用約1,900萬度綠電。圖/台達電提供
「 很多人會問買綠電憑證就好,為何這麼費力做節能? 」周志宏認為,像是空調節能、製程改善等,都是一個公司的基本管理能力培養,「這些東西可以影響我20~30年,裡面有非常多的know-how(知識),『節能』後來也變成我們的生意。」
策略三:實施內部碳價,每噸碳收300美元
為了更進一步推動內部減碳,今年起台達訂定企業內部碳價每噸300美元,若以環保署預計每噸碳費收100元的基準來看,台達的碳定價顯然高非常多,周志宏表示,「收的碳費要用在R&D研發、節能減碳,甚至是開發新技術。」
制定企業碳價,可以知道在碳上花了多少成本。即便減碳可能會增加企業成本,但周志宏認為,這是可以跟客戶討論,「正因為客戶要求(供應鏈)使用百分百再生能源,大家應共同承擔。」
此外,近期台達、台積電、友達、台灣微軟、光寶科技、宏碁、和碩、華碩等8家企業近期組成「台灣氣候聯盟」,周志宏表示,成立聯盟主要目標——帶動供應鏈減碳,訂定未來節水、減廢與節能的目標。
歐盟碳關稅將上路,建議:企業儘早做碳盤查
面對國際上,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俗稱「碳關稅」,預計2023年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也就是說未來輸歐的產品,若碳排放越高,要繳交的碳稅就越多。
周志宏認為,企業應該從現在起開始掌握生產的碳排量,「2023年就要提交碳盤查數字,代表2022年數字要出來,若還不做準備,連參考的數字都沒有。」
不過,碳邊境調整機制也有減免措施,若進口商在國內已支付碳費就能獲得抵減。目前環保署正在擬定碳費機制,企業本身也能導入ISO 14064溫室氣體排放盤查機制,找出節能減碳的方法。
最後周志宏呼籲,政府應盡快規劃好碳費機制,讓企業意識到「碳是有成本的」,寧可台灣政府自己把錢收進來,也不要把錢繳到國外去。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