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許文龍的奇美集團,9年後重返電子榮耀!一塊廢塑膠,讓它躋身6大PC品牌第一階供應商

許文龍的奇美集團,9年後重返電子榮耀!一塊廢塑膠,讓它躋身6大PC品牌第一階供應商
撰文: 今周刊編輯團隊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Dell提供 日期:2021-10-13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這個牽動全球科技業6兆元產值的產品,正悄悄上演一場質變。要具體描述這個改變,得從兩個現場、兩家公司談起。

點選收聽【編輯室好好說】Podcast:https://reurl.cc/r1rDbZ

 

第一個現場,是台南發展最早的工業聚落——仁德。

 

奇美九年後重演驚奇 一塊廢料讓子公司轉盈

 

我們走進緊鄰仁德火車站、與台塑齊名的奇美集團,這個去年成立滿一甲子的南台灣化工龍頭,這幾年有了不尋常變化。

 

9年前,奇美創辦人許文龍,黯然把旗下面板事業「奇美電」的經營權,讓給郭台銘的鴻海集團,結束奇美在電子業的驚奇之旅;9年後的今天,它卻默默重回電子業這個傷心地,躋身全球6大PC品牌的第一階供應商,去年歐美消費者瘋搶、大賣了近3000萬台的教育筆電Chromebook,每10台就有一台有它隱身其中。

 

它靠的,是一塊廢塑膠,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它的執行者,竟是該集團57年前成立的子公司、做塑膠粒染色起家的奇菱。2016年,這家公司還處於虧損,但去年,它卻大賺超過半個股本,淨利率達到32%。

 

材料商「冷衙門變大熱門」 再生塑膠從沒人在乎,到五年出貨增四倍

 

鏡頭,轉到台北市信義區,震旦大樓8樓。這是過去叫拜耳材料的「科思創」位於台灣的總部,這家在彰化有工廠的材料巨擘,最近有一個團隊,從冷衙門變大熱門;過去五年該團隊的產品,出貨量成長4倍,團隊人數也擴增4倍。

 

「之前,我們的產品根本沒人在乎。」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部經理吳暐婷向我們回憶這段「黑」歷史。

 

她口中的產品,叫「消費後再生塑膠」(post-consumer recycled resin,PCR),是一種從舊桌機、舊筆電、舊電視、甚至海洋廢棄物,這些不起眼的「垃圾」,回收再造的塑膠粒。

 

事實上,目前無論是蘋果去年賣翻、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Air,還是PC「二哥」惠普(HP)、「三哥」戴爾(Dell),都在旗下所有產品的裡裡外外,使用了二至五%不等的再生塑膠,台灣「雙A」之一的宏碁,更在今年5月,推出業界第一台、在機殼裡導入30%再生塑膠的筆電。

 

究竟是什麼驅力,讓品牌大廠即使成本比較高,也要擁抱再生材料?

 

成本再高也得打的仗!品牌廠追逐再生材料背後三關鍵

 

第1個關鍵,是一枚牽動43國政府採購的標章。

 

這個專屬電子產品的綠色標章,名叫EPEAT,是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多國,在進行政府採購必備的標章,每年牽動600億美元的採購額。2016年,該標章預告兩年後將更新為2.0版,其中一項重大改變是:所有的電子產品,必須導入至少2%的再生塑膠,才能印上EPEAT這五個字母。

 

2018年,新版EPEAT上路,中國政府則在同一年,啟動禁止廢棄物進口的「禁廢令」,歐美各國再也無法「倒垃圾」給中國,「當時,歐美品牌被要求,『自己的垃圾自己回收』,所以像可口可樂,就開始做自己的寶特瓶回收系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劉致中,點出PC品牌擁抱再生材料的第2個關鍵。

 

第3個關鍵,是「碳競爭力」。劉致中分析,為了降低產品的碳足跡,蘋果、惠普、戴爾等品牌,先是從2016年起,陸續要求供應商使用再生能源,「那一波過去後,現在,就是要求零組件的材料(的碳足跡),這時候,供應商為了做到淨零排,勢必得使用再生材料(生產零組件)。」

 

這波變革目前走了第一個5年,下一個五年會怎麼走?

 

首先,「自己的產品自己回收」,像宏碁、華碩、三星都正在全球增加回收據點,宏碁更計畫導入舊機「回購」機制,師法蘋果,鼓勵消費者把閒置的舊機交給通路商,透過逆向的物流,從源頭掌握再生材料。再者,「自己的材料自己找」,會是代工廠、零組件廠的發展重點。

 

過去20年,台灣憑著中小企業彈性強、反應快的體質,度過無數次PC產業的變革;未來,台灣能否在這個市場再贏20年?關鍵,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