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為什麼不能把蚊子殺光?從害蟲到石虎,都是生物多樣性的一環

為什麼不能把蚊子殺光?從害蟲到石虎,都是生物多樣性的一環
撰文: 未來生活實驗室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10-05

相信許多人都對蚊子非常反感,不只嗡嗡叫擾人清夢,被叮咬後更是奇癢無比,不過你知道若是讓蚊子全數滅絕,其實對環境會是極大的傷害嗎?而這一切都和「生物多樣性」有密切關聯,快跟著五感十築創新長Yvonne Lin,一起來了解生物多樣性對環境和人類的重要性吧!

人們花了無數個夜晚和蚊子對決,許多人都和我一樣有把蚊子滅絕的念頭。生物學書《為什麼不能把蚊子殺光?大自然對人類的祕密用途》(Wild Solutions: How Biodiversity is Money in the Bank)卻為這些可恨的蚊子扳回一城,提醒宇宙萬物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原來並不是所有蚊子都會叮咬人類,有一種大蚊子其實吃素,吸取花蜜同時幫助農民授粉,這麼有用途的昆蟲卻被我的無知消滅,只因它和平時叮咬我們的蚊子敵人長得太相似。

 

這一項學習也挑起了我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好奇。究竟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它和人類有什麼關聯呢?

 

 

任何生態的巨變,都可能引發人類的滅絕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在1986年首次被提出,泛指人和地球萬物在生物圈的共存共榮關係─「生態圈物種越是多樣,其恢復力和穩定性就越高」。

 

近期蜜蜂消失的事實成為熱門話題,然而蜜蜂滅絕所造成的威脅不會僅止於蜂蜜的價格,更要思考的是蜜蜂消失後對人類和整個生態系的影響,也就是另一個與生物多樣性並存的議題─「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

 

根據國立台灣大學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在臺灣約有四十多種農產品仰賴蜜蜂授粉,這個功能對農作物生產之貢獻值更是高達新台幣 200 億至 300 億元。沒有蜜蜂提供的「授粉」這個生態系重要的媒介行為,植物將凋零因而導致糧食問題。

 

若沒了蜜蜂,也沒了吃素的大蚊子和其他可以為植物授粉的昆蟲,生態鍊將因無法恢復而崩解。長遠來看,生態系的物種滅絕將會是地球萬物生存的浩劫。

 

2020世界經濟論壇風險報告中也表示,喪失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風險在未來的10年中名列前茅,是全人類都應即時正視的問題。

 

宜蘭蜂與巢。圖/Yvonne攝影

 

生化武器戰爭,正發生在我們的家中

 

台灣有七成的人口都住在六都,都市化將都市人和自然分離了。很多人質疑都市裡是否也有生態?人們避之惟恐的蒼蠅、蟑螂、蜘蛛、蚊子、老鼠等是一種生態。若再仔細觀察,我們身邊還環繞著蜜蜂、蝴蝶、蜻蜓、松鼠、鳥類、蛙類等也是都市叢林生態的一環,甚至還有家中的寵物。

 

我們對於動物昆蟲的喜好觀感,很偏激的立足於本位觀點,例如蝴蝶因擁有美麗的姿態而討喜,但蝴蝶幼蟲會吃農作物則被視為「害蟲」;蜘蛛長得可怕而被人們撲殺,但蜘蛛卻是能幫人剷除害蟲的「益蟲」。人們對於這些不受歡迎的「害蟲」以防治清除之名,無情地釋放有毒化學藥劑,諷刺地將噴灑毒物的行為稱為「消毒」。

 

化學藥劑是世界大戰時最令人惶恐的生化武器科學所遺留下的產物,戰後的我們停止對人類使用生化武器,卻在對付環境裡不討喜的物種上毫不避諱的施放。雖然各國政府都有對有毒物質實施「安全用藥」把關,但「安全」的定義,僅止於有毒物質的「用量」和「用法」,舉例老鼠藥的劇毒眾所皆知,而劇毒的取得確實輕而易舉,任何人都可以施放老鼠藥,任何人也都可以被老鼠藥傷害。

 

這些毒物的使用,或許能即刻將面前的有害生物消滅卻無法治本,但這些毒物也被我們釋放到環境裡一點一點的累積,連帶危害到其他生物,最終也將迫害到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生態系統的龐大與精細超越我們的想像,除了法令管制,或許更需要人們有意識地認知與維護。

 

波士頓公園 (Boston Common) 的松鼠。圖/Yvonne攝影

 

人與自然的關係,破壞與修復之間

 

人類一直都是自然萬物的一份子,只是在經濟發展和都市擴展之時,人類將自己所需的生活空間取代了原本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面對修復生態系,儘管是個相當複雜的工程科學,但只要人類多思考如何調整都市發展的更佳模式,就可以改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例如在開發過程進行道路、河川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時可以導入生態工法,大幅降低人造環境對生物的衝擊,同時也可以在建築基地內廣植本土性植栽,並利用綠化、生態池等方式,幫助增加因開發而被移除的生物棲息地。

 

在每天生活中若我們換個思維,透過「綜合式病蟲害管理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以教育與政策改變觀念和習慣,配合良好的衛生程序從源頭消除有利病蟲害生存的環境、路徑與食物,並以物理性防制和生物性防治等措施替代,將化學性的藥劑防治次數、用量以及毒害程度降至最低,趨避害蟲也是可以避免環境用藥直接或間接毒害生物的方法。

 

毛蟲收音機。圖/Yvonne攝影

 

很高興在過去的一年裡,《苗栗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台中市石虎保育自治條例》相繼通過,這是首次由地方政府推動,並針對單一瀕危物種進行保育的條例,為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史寫下新的里程碑。

 

石虎屬於淺山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頂端,會獵食昆蟲、野兔、竹雞與老鼠等。然而,因為石虎的生活區域與農民耕作面積重疊,早期農夫習慣使用化學除草劑以及化學藥劑除蟲滅鼠,石虎常因為食物存在的化學毒素而被間接毒殺。

 

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林務局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並積極向農友進行推廣與教育後,已經開始有果農捨棄廉價的化學用藥,堅持以友善環境的方式耕作,而這些農友也發現,當化學藥劑消失,土壤與作物反而變得更健康且乾淨,石虎、穿山甲與大冠鷲等動物也都自動地出現在農園裡幫忙除蟲害,果園的生態系統已經朝自然的正向循環發展(註1),人們也可以有更多安心的農作物可以放心食用。

 

都市翱翔的蜻蜓 圖/Yvonne攝影

 

在此也極力推薦大家閱讀環境資訊中心整理出的《七個生物多樣性迷思》,內容十分有條理且深入淺出,透過瞭解,我們可以改變日常行為,為身邊的「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心力! https://e-info.org.tw/biodiversity-7-myth/

 

註1:阿虎加油:https://www.ahutw.info/

 

作者介紹

Yvonne Lin五感十築 創新長

seed(台灣永續能源環境專業協會)初創成員號召人並擔任第三屆理事長,致力於推動台灣商住空間的親自然演繹性與追求不動產永續發展的平衡,相信創新並整合專業是落實環境永續的根本。

秉持對藝術和設計的熱情,著眼於全球最新發展趨勢,持續在地產、創意、永續領域的道路上前行。

 

※本文授權自未來生活實驗室,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