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1第一季的臺北時裝週剛剛開幕,這是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第一場觀眾能夠近距離欣賞的實體走秀,也是亞洲第一場「永續」為主題的時尚開展大秀。
這次由6個設計師品牌與台灣在地的紡織大廠攜手合作,廢棄牡蠣殼、回收寶特瓶透過高溫與奈米技術處理,都成了伸展台上的展示時裝,而且不只從原料永續革新,模特兒身上的背心竟然可以變身成包包,包包又能夠變成褲子,一件單品有了多樣價值,提高了衣物的實用性與耐用性。
時尚,這個讓人迷戀,又令人迷惑的名詞。時尚定義服裝、飾品與配件的時間限制,在環保永續的時代意識潮流中,不免有著針鋒相對的意味。
今年的時裝週,時尚業卻一展科技能耐與無盡巧思,不僅材質連穿法都和「永續」緊緊相扣。
在時尚業注入永續的因子並不是2021年新興的概念,早在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就曾提及時裝業的減碳問題,因為時尚業每一年的碳排量可以高達世界總碳排的10%,其中單單時裝就排放了約20億萬噸的二氧化碳,是僅次石化業的高污染產業。
2020年10月出席臺北時裝週
事實上,我們家也經常購買快時尚的服飾,眼看購物車到收銀檯的距離越來越短、衣櫃囤積的單品越來越多,我自己都開始反省,「時尚」與「永續」是不是被拉出越來越大的裂縫?
其實不然,時尚業已經回應了時代趨勢,早有許多永續單品伏流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街頭時尚H &M到高端時尚BURBERRY,都已在原料選用與製程上納入環境考量。
為NIKE、ADIDAS加入永續元素的更是出自新北的隱形冠軍,這些紡織廠商以全程環保、無毒及節能的製程,生產彈性機能布料與服裝,且為避免染料中的有機物質污染水資源,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化學品,也都通過bluesign®(藍色標誌標準)環保認證,努力朝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的目標前進。
綠色潮流中,我們也看到各國時裝業的設計師都開始朝環保永續的方向邁進,義大利的紡織公司製作出柑橘布料、加州生物科技公司用蘑菇菌絲與HERMÈS共同推出經典素皮革包款。
從製造源頭開始,就將永續的種子埋入,讓不斷購入時尚單品、丟棄過時產品的購物型態,逐漸轉化為材料的循環利用。如此一來,環保好分解的材質在製程上降低對環境的負荷,多種功能的穿搭物件則延續了衣物的壽命,永續可以搭載著時尚前行。
下次我們把衣服放入購物車前,也要記得看看衣料材質,多思考幾分鐘,因為我們的一個舉動,都能決定地球環境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