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漂綠、漂藍不可能力挽狂瀾

漂綠、漂藍不可能力挽狂瀾
撰文: 黃正忠     分類:E永續環境 日期:2019-01-16

全球生態系快速退化,要熬過全死路一條的生態風險,就得變革轉型,
問題這麼大,藥方得夠強,不漂綠不漂藍,就得真做事,做對、做大、做出影響力。

別誤會,不是要談國內早已無力多時的政黨政治

 

漂綠是舊名詞,企業不把本業的環保問題解決、做好,卻在獲利後花小錢做環保來沽名,就是其一。不把主流產品的環保性全面提升,卻拿沒有市場性的環保產品來釣譽,就是其二。世界性品牌力行乾淨在自家,骯髒在別人家(指供應商)的商業模式,號稱有供應鏈稽核,卻漠視環境持續惡化的事實,就是其三。不勝枚舉的例子,正是全球生態系快速退化,仍然無好轉跡象的原因。

 

嚴重退化中的全球生態系統對所有企業都具有重大衝擊,要熬過全死路一條的生態風險,就得變革轉型。翻轉的代價就是新機會,集結領先企業的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估算,全球在天然資源與永續性相關的商機,到二○五○年可能高達每年二至六兆美元,只是多數企業仍陷在降成本求生存的壓力。

 

漂藍是新名詞,企業響應聯合國針對永續發展的各種倡議似乎已成風潮,因為聯合國的標幟是藍色,所以就把這些只響不應,或只是小應、不痛不癢,根本起不了作用的揭竿行為,稱之為漂藍。

 

如國際人權議題的矛盾,充斥在食品、原物料、時尚、傳產及科技等產業,雷聲大雨點小的響應,全球供應鏈的人權保障進展依然有限,就是其一。鼓勵跨國企業不汙染環境、不違反社會正義、不貪腐、善盡社會責任(CSR)的全球盟約,從二○○○年至今已推展十八年,表態願遵循的企業何止成千上萬,但績效透明化仍有限,這是其二。這兩年引起各界響應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多如牛毛、摸到邊卻沒影響力的小確幸行動比比皆是,這是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