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莊翊晨日期:2020-09-09
「阿公的蔬菜,超級無敵好吃!」剛滿五歲的邱于恩激昂地大喊。他在還需要坐嬰兒推車、還沒兩歲時,父母親就帶著他到處送阿公種的蔬菜,三年下來,他們總共捐了價值超過兩百萬元的有機蔬菜。
起初,這個捐贈行動是由邱于恩的母親呂小萱自己默默開始。
邱于恩的祖父母是務農的,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婆婆就跟我說,你可以幫我賣菜嗎?」呂小萱回憶道。身為一名設計師,呂小萱對賣菜這檔事完全沒頭緒,於是她突發奇想,「不然我自己買下來,然後拿去捐」,就這樣踏上了捐蔬菜的旅程。
「一開始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太太就是瞞著我,然後自己花錢跟我媽買菜」邱于恩的父親邱顯義面露錯愕、無奈又沒輒地笑說。
當邱顯義得知妻子的公益行動時,呂小萱已經捐了30幾個單位,於是他說:「既然我們要捐,那就先用妳生日的數字當一個里程碑,我們先捐101次好了。」聽到先生提出的建議,呂小萱傻眼,「30幾次我就快累死了,101次?不要折磨我了吧,那怎麼可能。」不過經過他們的計算,如今捐蔬菜的次數遠遠超過101次,已經來到三、四百次了。
只要有捐蔬菜的當天,他們一早會先到田裡採收蔬菜,回到家後進行清洗、整理及分裝。蔬菜盛產時期,他們一週最少捐三次,一次捐二到三個單位。
▲邱于恩的祖母協助分裝清洗好的有機蔬菜。
從前置作業到運送蔬菜整趟下來,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他們坦言,有時候會感到疲累,「可是當你拿到捐贈單的時候,看著受贈者的笑容,你會覺得突然被充電了!」呂小萱激動地說。
他們一開始以捐贈育幼院為主,因為邱顯義認為,小朋友最大的資本是健康,如果能確定他們吃到的東西是對的,就是在累積他們未來的資本。後來,他們捐贈的對象擴及到老人院、盲人重建院、創世基金會等單位,範圍包含雙北、桃園、宜蘭、花蓮與台南地區。
由於他們捐贈的蔬菜都已先處理過,直接可以下鍋,相當方便,這讓收到的單位感動不已,直呼:「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情發生呢?」而這些人的笑容,對呂小萱來說是最大的收穫。
「我覺得做好事是會上癮的」邱顯義說,捐蔬菜這件事在他們家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今年暑假有段時間沒什麼農作物,邱于恩還問他:「我們好久沒有去送蔬菜了耶,都不用去了嗎?」
在分享有機蔬菜的過程中,邱顯義並不覺得自己是給予者,「我覺得我們是平行、雙向的,我們給別人的也許是一份金錢,也許是一份事物,但我得到的是一種生命的能量」,這種能量促使他願意去做更多事情,譬如他們繼續延伸愛心,今年初花蓮大地震捐贈物資、邀育幼院童至電影院看電影、甚至到印尼偏鄉做音樂村,教他們國際語言、演奏與製作樂器等。
當然也有人質疑他們,是否想透過捐贈節稅?邱顯義說,捐蔬菜這個類別、沒有衡量金額的收據,對他們珠寶公司來講,根本就沒辦法節稅,他們純粹想分享健康的蔬菜給需要的人。
其實,呂小萱是個蒐集控,從杯子、棉被、毯子、鞋子到精品包都有,家裡儲藏室的名牌鞋堆得跟山一樣高,拿著幾百萬的包包時,她心裡會想:「這樣真的開心嗎?」在她瘋狂過後,她冷靜下來,「我希望我可以把這個蒐集控癖好,轉移到可以讓社會更有愛,這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呂小萱蒐集的名牌包一角。
呂小萱表示,他們灌輸邱于恩的觀念是「大家都跟我們一樣」,是把愛分享出去,而不是施捨給別人;是愛,而不是同情。她認為,現今社會很冷漠,需要更多正能量,她希望自家的舉動能喚起大家心中的那一塊愛、那一塊熱,並付諸行動,「讓社會更多、更多的愛,更滿、更滿甚至溢出來,可以去分享給世界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