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樹林的一間製造工廠,台達能源的技師正背著儀器,在機具轟鳴中穿梭。他們像「能源醫師」般替設備把脈,判斷著:「這台空調是不是長期低載運轉?」、「這台空壓機是不是整天加卸載空轉?」,這些讀起來冷冰冰的數據與曲線,在他們眼中卻是企業成本流失的警訊。 而這些看不見的能耗,不再只是營運成本問題,更與企業的生存壓力深深相連。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上路、品牌客戶要求供應商提供碳盤查數據、投資市場愈發重視 ESG 表現,加上能源價格持續攀升,過去被視為「加分題」的節能減碳,如今已成企業必須優先面對的「生存題」。
代表國家政黨的談判代表聚集在巴西貝倫的 COP30 主會場,為候協議字斟句酌,捍衛各自權益的同時,距離主會場不遠的帕拉州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o Parà, UFPA)裡,凝聚了更響亮、更真切的聲音。由各地社運組織發起的「人民高峰會」(Cúpula dos Povos),展現出氣候危害最前線的真實樣貌。
COP30台灣》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十屆締約方大會(COP30)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展開,而台灣氣候聯盟今年第五度前進大會,以【數位賦能三部曲:共同・共創・共好(Digital Empowerment Trilogy: Together, Create, Prosper)】為題,在藍區(官方談判區)主辦三場論壇,盼讓世界看見台灣科技業的淨零決心。
在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下,減少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成為趨勢所需,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教育協會探訪全台積極投入循環經濟的企業、團體、學者及政府部門等,策畫出版《淨零生活Lifestyle:循環經濟入門手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民眾了解循環經濟的核心理念與實際行動方法。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TAITRA)與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 GESA 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以下簡稱GESA)共同主辦「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已於 10 月 31 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圓滿落幕,串聯淨零解決方案與能源產業鏈,為企業擘劃邁向永續的關鍵路徑。 展會第一天 10月29日 即聚焦核心議題,舉辦「太陽能 × 儲能創新與應用發展論壇」,匯聚國內外專家與產業領袖,共同探討光電與儲能的技術突破、系統整合,及提升能源韌性的關鍵應用趨勢。
COP30觀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最新《排放差距報告》顯示,全球升溫預測雖略降至 2.3–2.8°C,但仍遠高於《巴黎協定》1.5°C目標:即使各國完全落實其國家自定貢獻(NDCs),升溫仍將達 2.3–2.5°C,現行政策更恐升至 2.8°C。加上美國將於明年1月正式退出巴黎協定,預計將使升溫增加約0.1°C。本文將解析最新升溫情境、2030 與 2035 減排缺口,以及 G20 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的決定性角色。
永續是一個正在進行的議題,歐盟眼前面對許多的永續挑戰,從青年失業到人口老化、氣候變遷、環境污染、永續能源與移民等已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台灣面臨的嚴峻挑戰。歐盟如何解決目前的挑戰與準備回應未來的挑戰確保對所有人有一個公正合理的轉型,值得台灣借鏡參考。
永續科技新創配客嘉(PackAge+)於10月28日宣布完成逾1億元A輪募資,本輪投資人除了國發基金、高柏科技、正美集團等原股東再度加碼,新進的策略性投資者包括大聯大控股旗下世友投資、五崧集團,以及品捷精密。
COP30直擊》15 日由全球社運團體、原住民族與NGO共同號召的「人民高峰會」(Cupula dos Povos)在 COP30 談判場外舉行大遊行,數以萬計的人潮佔滿了巴西貝倫市中心主街,一路從貝倫的聖布拉斯市集出發,走到談判會場周圍。 談判場外的遊行隊伍裡,各式道具出爐,有巨大的地球氣球,也有印有「保護亞馬遜」字樣的巴西國旗,多彩壯觀,象徵各團體訴求的環境與氣候正義,人民高峰會也呼籲,氣候正義不能只停留在會議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