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回到2022年5月,編號568的台灣黑熊在異地野放後,返回大雪山原棲地的途中,遭原住民獵人祖孫射殺。牠的死亡震驚全台,也讓人熊衝突與保育政策再次浮上檯面。《未完的旅程》作者蔡惠萍將事件抽絲剝繭,發現其背後不僅是保育難題,更牽動都會與山村、原住民族與政府之間的矛盾。568未能走完的返家之路,如今也成為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未竟課題。
COP30觀點》位於巴西亞馬遜雨林邊境的貝倫(Belém)將於11月主辦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也使得「生物多樣性」成為國際關注焦點。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2年發起「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倡議」(Biodiversity Credits Initiative),試圖透過市場機制創造投資誘因,但這項新興市場發展至今進展如何?又藏有哪些投資風險?
「碳中和」這個詞,從2022年後就變成在報章媒體隨處可見的熱詞,但具體「碳中和」要怎麼開始、如何執行?卻少有大眾能深入探索的機會。南極碳公司長期協助企業組織執行碳中和,並與台北大學李堅明教授合作,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實務上碳中和的步驟、挑戰及給予中小企業減碳的建議指南。
根據2013至2022年間約18萬項氫能專利的評比分析,中國在生產、儲存、運輸、供應、安全與應用等五大技術環節中普遍取得高分,整體專利競爭力穩居全球第一。其中在製程與安全等關鍵領域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展現出產業整合速度,也正式超越長年居首的日本,成為氫能技術的全球領跑者。為何中國能在這波綠氫浪潮中脫穎而出?台灣又有哪些企業率先卡位?
當你的手機、筆電故障了,你想過可以自己維修嗎?電子垃圾對環境造成的負擔日益嚴重,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年全球產生約6200萬噸電子廢棄物,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8200萬噸;並且電子垃圾產生的速度是回收的五倍。為此,不少新創公司試圖翻轉「用壞即丟」的產品設計方式,打造出可以透過維修、更換零件延長使用壽命的電子產品。
2022年5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A/RES/76/265號決議,宣布每年的3月1日為「世界海草日」(World Seagrass Day)。該決議聚焦提高海草保護意識之迫切性,以促進和推動保護海草的行動,同時強調強化海草生態系統對於實現永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金管會於2022年成立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今年由元大金控接棒聯盟第三屆輪值主席,今(21日)舉辦啟動記者會。元大金總經理翁健指出,今年將聚焦五大主題,包括聚焦於強化政策與國際接軌、優化碳排資訊申報流程及減碳目標訂定、建立產業碳排平均數據資料庫、建立永續人才培育機制與促進國際交流等方向努力,各個工作群將偕同金融公會及周邊相關單位,攜手促進國內永續金融發展。
「永續金融評鑑」,係利用評鑑制度評估各金融機構的ESG推動績效,鼓勵表現優良業者發揮標竿功能,藉此引導所有金融業者逐步落實永續目標。 事實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推動永續金融評鑑,就是期盼國內金融業者更重視永續發展,從而在擬定永續經營策略時,能跟我國永續政策重點及監理方向同步。自2022年底發布評鑑指標、2023年底公布首屆評鑑結果,如今已邁入第二屆作業期程。
「難道養雞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嗎?」大成集團總經理韓芳豪,在2022年對員工拋出叩問。大成是農畜龍頭,全台市占高達22%至24%。作為引領整個集團未來的第3代,韓芳豪在2022年帶領大成展開無抗飼養的征途。
環境部今(30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我國2030年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將較基準年2005年減排26%至30%,相比2022年國發會提出的國家自訂貢獻(NDC)目標最高25%提升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