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沒有「健康」這個一,再多的金錢都是零。玉山在專業的金融服務之外,更藉由公益活動長期支持台灣醫療發展,特別是行動力不足的身障者、醫療資源缺乏的離島,透過結合專業醫師團隊提供到宅服務或義診,希望一步一腳印守護民眾的健康,為社會的整體發展,注入穩定力量。
一場疫情,讓遠距醫療,這個過去被認為難以在台灣落地的科技,變成降低醫護染疫風險的利器。 在隔離病房的新手母親、沒有任何一家民營診所的北海岸偏鄉、還有長期處於醫療資源匱乏的綠島……,我們用三個現場、五則故事,帶你看見這兩年疫情下,台灣醫療反向突破的改變。
任職於基督教醫院家醫科的安欣瑜醫師,當初為了罹癌父親返回嘉義工作,一待就是12年,並走進偏鄉為阿里山居民看診,期盼解決原民部落常見健康不平等問題。
穿梭台11線,蜿蜒山海之間,奢侈的海藍與變化萬千的山嵐,不只在地人希望在此安老,也吸引無數過客於此落腳。然而,想在美麗的都蘭終老一生,卻不容易,原因就出在醫療資源的不足,不少長輩老化之後,也只能選擇搬離。 以「支援在家生活到最後一刻的醫療」為宗旨,余尚儒醫師四年多前創立 都蘭診所 ,透過赴日取經的在宅醫療模式,為東海岸撒下杏林花開的種子,實現在地安老的可能,打開偏鄉醫療新篇章。
行醫逾四十年,簡守信不只守在醫院,也走進東南亞、中東等國,把醫療曙光帶到貧苦百姓眼前。 而他不只埋首於急救前線,更致力將醫療資源延續在當地,期盼人們能看見改變的希望。
「健康」是基本人權,然而,健康不平等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台灣許多原鄉部落亦面臨健康不平等、醫療不平等的困境。南山人壽今年正式啟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集結內外勤夥伴、各地合作醫院山地醫療服務團隊及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的力量,預計前進10個台灣原鄉部落,協助改善原鄉部落醫療資源不足與就醫不便等問題,以實際行動守護原鄉健康力。
離島醫療資源不足,當出現難以救治的急重症病患時,仰賴空中後送至台灣本島搶救。 但澎湖近期發生四起醫療延誤,本應密切合作的空審中心及民間航空相互指責,究竟問題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