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到檳榔攤裡量血壓!解決偏鄉醫療難題,都蘭診所推動在宅醫療,主動上門為病患看診

到檳榔攤裡量血壓!解決偏鄉醫療難題,都蘭診所推動在宅醫療,主動上門為病患看診
撰文: 樹冠生活/黃筑瑜     分類:SDGs     圖檔來源:樹冠生活/黃筑瑜 日期:2022-12-02

穿梭台11線,蜿蜒山海之間,奢侈的海藍與變化萬千的山嵐,不只在地人希望在此安老,也吸引無數過客於此落腳。然而,想在美麗的都蘭終老一生,卻不容易,原因就出在醫療資源的不足,不少長輩老化之後,也只能選擇搬離。

以「支援在家生活到最後一刻的醫療」為宗旨,余尚儒醫師四年多前創立 都蘭診所 ,透過赴日取經的在宅醫療模式,為東海岸撒下杏林花開的種子,實現在地安老的可能,打開偏鄉醫療新篇章。

靠山面海,都蘭從來就不缺讓人留下的理由。

 

專人到府看診,解決偏鄉醫療的距離課題

 

都蘭診所是全台第一間以在宅醫療為系統的診所,看診方式自然不是窩在診所裡,等著病人掛號看診,所長余尚儒醫師總是親自提上公事包,帶著醫療團隊,一行人挨家挨戶拜訪,主動上門為病患看診。就像是古裝劇裡「請大夫」的情節,或是早期台灣「往診」的模式,都是由醫生親自走進家戶,深入日常。

 

現代醫療體系強調效率,但這效率是為了方便院方行事,還是真正滿足病患需求,仍需充分討論。曾在各地大醫院任職多年,余尚儒醫師看見偏鄉醫療的主要困難。「去大醫院動輒半小時車程,獨居長輩常因爲交通或身體不方便,慢性病放著放著,到醫院時就很嚴重了。」

 

就2020年內政部統計之平均壽命來看,台東縣不只位居最後,相比全台最長壽的台北市,平均壽命就相差了近8歲。醫師提點「保健的重點還是在於日常生活」,對於偏鄉來說,儘管設備齊全且資源集中的大醫院固然重要,但遙遠的路程、頻繁的複診與轉診,卻往往成為難以跨越的門檻,更不用說長期臥床的長輩,要出一次門是多辛苦的事。

 

因而,都蘭診所自2017年12月創立,就是希望透過落實「在宅醫療」,試著把醫療帶入社區、帶進家戶,讓醫療資源主動上門,提供就近、彈性且機動的觀察與照顧,讓關懷持續不掉拍。

 

余尚儒醫生一行人正前往居家醫療個案家。都蘭診所目前約有70位居家醫療個案。

 

推動在宅醫療的可能性:結合巡迴醫療、居家醫療、遠距醫療

 

目前,都蘭診所每週一到六提供門診服務,每週三到五則巡迴東河鄉興昌、隆昌、泰源三個社區,以巡迴醫療、居家醫療、24小時支援服務,照顧東海岸的健康。每週三早上八點半至十一點半,就是興昌社區巡迴醫療的開診時間。開著代步車、拄著拐杖,時間還沒到,長輩們往往就準備報到,成為社區裡每週的例行公事。儘管看診地點外觀與一般民宅看來並無二致,但隨提前到場的醫療團隊成員,慢慢放上血壓機、就診單,架上就診檯、醫藥櫃,安裝上電腦設備,不用半小時,一應俱全的醫療空間便搭建而成。

 

跟著醫療團隊一起提前到的是準備看診的長輩。

 

彷彿小型綜合醫院,巡迴醫療在三年間不只累積院外看診經驗,也陪伴許多社區長輩養成定期就診的健康習慣,更慢慢完整了醫療服務的多元類別。插卡掛號之後,先是量血壓與問診,基本的打針、抽血、換藥等服務一應俱全,更邀請同在台東服務的物理治療師一同駐地看診,為長輩解決這裡痠、那裡疼的疑難雜症。

 

看診期間,台語、國語、阿美族語交雜使用是十分平常。余尚儒醫師笑著說:「我刻意安排不同族群的看診團隊啦!」如此一來,不只能培養在地醫護人才能量,也能讓長輩就診時更輕鬆自在。

 

 

巡迴醫療的完整團隊,滿足大多數醫療需求。

 

去年更啟用了5G行動醫療車,是來自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計畫,實驗透過巡迴醫療與遠距醫療的方式,能否滿足偏鄉醫療不足的現況。啟用之後,行動醫療車不只提供收納藥品與儀器設備的空間,也提升看診空間的隱私性,甚至也能進行心電圖檢測。更透過雲端集合不同專業科別醫師,讓醫療專業跟著車子挺進全台各地,完整在宅醫療更多元面向的服務。

 

因此,當巡迴醫療能滿足多數醫療需求,不只有效節省就診交通時間,也省去大醫院行政流程的轉診程序,既滿足偏鄉需求,更符合人性。

 

5G行動醫療車,支持更多元面向的醫療需求。

 

「今天人比較少喔!」對在一般診所看診的病患來說,人不多,就能省去待診時間,會感覺運氣很好。但對選擇在地安老的阿美族奶奶來說,話語間卻有些失望。不同於看完就走的醫療關係,巡迴醫療長久推行之後,更像是村民一週一次的同樂會,儘管平均看診時間頂多半小時,但多數長輩都會在這待滿三小時,與老友談天說地,或與診所人員一起運動,成為老後生活的社交寄託,因而對奶奶來說,這是在等朋友一起來的期待。當中,都蘭診所也把握觀察社區長輩出席的機會,若長時間沒來,就該主動出擊,前往家中確認身體狀況。

 

待診時間也不浪費,有專業老師帶著做肌力操,也能與厝邊彼此關心。

 

主動出擊!到檳榔攤裡量血壓!

 

「在這裡,往往不是病人來找醫生,都是醫生去找病人。」來自日本,既是醫師娘,也是陪你回家協會常務理事的五十嵐祐紀子說起與丈夫一起到台東行醫的觀察。其實在偏鄉推醫療,不少長輩並沒有主動就醫的觀念與動力,不是等著醫生主動出擊,就要倚靠親朋好友的社會網絡來連結、來通報,才有機會接觸到有醫療需求的隱藏版長輩。

 

因此,不同於負責前線部隊的專業醫療團隊,都蘭診所於2021年4月成立的「陪你回家協會」就像是擔任後勤支援任務的合作夥伴,持續連結社區社會網絡,一步步支持著在宅醫療成為可能。

 

都蘭診所與陪你回家協會,一同完整醫療與照顧的相輔相成。

 

為了找到更多有醫療需求的長輩,醫師娘與協會總幹事蘇惠雯在長時間的田野調查下,竟發現「原來檳榔攤就是天然的日照中心」!檳榔攤不只是有聚集長輩的吸引力,更有打開心房的魔力,「很多長輩在檳榔攤喝一點小酒,都能對病情侃侃而談,毫無保留,但到了診間,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原因在於環境與氛圍,儘管目前還無法將醫療團隊帶往檳榔攤會診,但目前已與檳榔攤店家合作,放置了血壓機,讓長輩彼此關心彼此,也從中建立口耳相傳的口碑,並安排好樁腳,達到隨時回報的作用,發揮社區既有的照顧力量。

 

 

醫師娘五十嵐祐紀子一同參與巡迴醫療,過程中負責載長輩來往就醫,也聆聽長輩的生命故事,讓醫療更具溫度。

 

不只如此,陪你回家協會去年也推出「行動保健室」計畫,開出三劑處方箋,以社會性處方箋、食物處方箋與運動處方箋為原則,作為陪伴長輩的具體實踐。今年更進一步推廣「看病專車」,提供長輩醫療接送服務。而年年舉辦的「都蘭診所祭」,更成為每年一次老友相聚同歡的社區慶典,十分熱鬧。近期,診所內也開辦阿美族語課,讓語言不再是彼此隔閡。這些努力,看來都是為了讓醫療資源真正深入草根。

 

都蘭診所內掛有許多與長輩的記憶,也推行《好消息》月刊,作為診所名片。

 

在地安老,成為可能

 

「在家生活到最後一刻」不只是在宅醫療推行的最終目標,也是許多長輩的老後理想。在醫師娘投入社區幾年之間,就聽過許多長輩與子女搬到都市,卻水土不服、適應不良的經驗。對長輩來說,或許相比在醫院裡「醫到好、救到底」的執念,改變既有思想與健康信念,接受「人的老去是客觀事實」,進而開始在熟悉的環境裡適應在宅醫療的生活方式,反而能活得自在又自信。這也就是「從Cure到Care」的核心精神,用深入的醫療與照顧,陪著長輩到最後。

 

「家是最好的病房」是都蘭診所的理念。圖左為陪你回家協會總幹事蘇惠雯;圖右為醫師娘五十嵐祐紀子。

 

目前台東縣東河鄉的老年人口比率已經接近25%,醫師娘笑著說「這裡就是台灣未來的樣子喔!」對此,余尚儒醫師就談到了偏鄉醫療目前的難處,認為「在地人才」的參與十分重要,因而透過協會提供護理專科獎學金,希望支持在地青年一同投身醫療與照護領域。

 

醫師更不吝分享珍貴經驗,剛從台中榮總轉職來都蘭診所的林醫師問起:「如果長輩要送你吃的,不拿會不會不好意思?」余尚儒醫師用幽默化解:「我都會拿啊!而且下次還會要更多,這樣可以讓病人不覺得自己永遠都是接受幫助的那一方,找到自己持續貢獻的價值。」傳承之間,也帶來醫病關係的反思,或許都蘭診所一路以來,都是先從與病患交朋友開始,進而慢慢了解長輩的ㄧ生與生活,如此就能對症下藥,給出最人性的處方箋。

 

左一為都蘭診所所長 余尚儒醫師。

 

Info
都蘭診所官網
都蘭診所粉絲頁

 

※本文授權自樹冠生活,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