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因父親罹癌、八八風災返鄉 熱血女醫到偏鄉看診:想讓所有山上居民,享有同等醫療資源

因父親罹癌、八八風災返鄉 熱血女醫到偏鄉看診:想讓所有山上居民,享有同等醫療資源
撰文: 呂佩芬     分類:S社會責任 日期:2022-09-08

任職於基督教醫院家醫科的安欣瑜醫師,當初為了罹癌父親返回嘉義工作,一待就是12年,並走進偏鄉為阿里山居民看診,期盼解決原民部落常見健康不平等問題。

 

因父親罹癌而返鄉 堅守偏鄉健康

 

出生於阿里山里佳村,擁有一半鄒族血統的安欣瑜,長期關注偏鄉原民部落的健康議題,在就讀花蓮慈濟大學三年級時,一堂社區醫學課程開啟了她對「偏鄉健康不平等」議題的重視,當時老師帶他們深入部落,用不同角度調查原住民健康問題,安欣瑜提到,「這是我第一次用另外一個身份到原住民部落,才發覺原來健康有這麼多面向可以探討,更開始接觸到族人醫療資源等問題。」

 

大學畢業後,安欣瑜在花蓮慈濟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某一天突然接到父親來電著急地說,「我在X光檢查時,發現肺部有個大陰影。」她才猛然想起前幾次與父親見面時,他不停咳嗽,甚至咳出血來,安欣瑜急忙安排父親到花蓮慈濟醫院進行一連串的檢查,最後切片診斷確認是罹患小細胞肺癌。

 

安欣瑜緊接著安排父親到慈濟醫院治療,沒想到在做完第一個療程後,父親就因不習慣花蓮生活,吵著回阿里山,且隔天一早就收拾行李搭火車離開。

 

直到莫拉克風災那一年,隨著父親病況越來越嚴重,安欣瑜選擇留職停薪三個月,回鄉就近照顧父親。

 

(圖/安欣瑜醫師畢業時,與父親合照。 安欣瑜提供)

 

八八風災徒步背物資 首次踏上家鄉土地

 

八八風災造成阿里山道路毀壞嚴重,路基掏空、部分路面崩塌範圍甚至高達兩層樓,許多村民被困在阿里山長達1、2個月,安欣瑜父親就是住在遠在深山裡的里佳村,她一方面擔心父親,一方面知道山區物資缺乏,那時安欣瑜就決定與當地青年組成的團隊,徒步背物資進到部落。

 

「我以前去過很多國家、深入過許多部落,但我當醫師後卻幾乎沒回到阿里山,這一次的風災是我這麼緊密地踏上這塊土地。」從醫後首次返鄉的安欣瑜,對故鄉僅剩兒時留下的片段記憶,這也讓她開始思考是否割捨原本在花蓮的工作機會,加上擔心父親病況,她決定重返家鄉,而這一待就是十多年。

 

(圖/八八風災時,安欣瑜(左一)運送物資到山區。 安欣瑜提供)

 

首次山區駐診村民好奇圍觀

 

安欣瑜第一天到阿里山看診時,發現很多老人家在門口徘徊,一問下得知,「原來他們不是要看診,而是來看我,說有一個鄒族的女生回來看診,大家都好奇我是誰。」重新踏回家鄉土地,村民圍觀熱情迎接,也讓安欣瑜記憶猶新。

 

她回憶在部落看診的過程,中間發生有不少奇遇,例如曾有村民被蛇咬傷,卻拎著一包塑膠袋來就診,對方一把將塑膠袋放到桌面上,指著它說『就是被這條蛇咬的』,一條活生生的蛇就在我面前。」安欣瑜邊說邊笑說:「還好是條無毒的赤尾青竹絲。」;另外也遇過民眾神情緊張衝到醫療站,大喊「安醫師,我家的狗狗一直拉肚子,可以請妳幫忙一下嗎?」各種突發狀況都有,但也都是偏鄉巡診帶來的「驚喜」!

 

直到現在,安欣瑜仍然很喜歡上山看診,村民們都當她是朋友,有時看診村民甚至會直接走進診間,拿出一包山菜蔬果放著就離開,這些種舉動都讓安欣瑜備感窩心,「很喜歡這種感覺,上山看診很像是老朋友的聚會。」

 

居家醫療走進民眾家中 解決偏鄉健康不平等

 

嘉義基督教醫院辦理山區偏鄉巡迴醫療已經20年,雖然山區醫療站已經拉到深山看診,不過安欣瑜坦言,仍有住在更偏僻的居民有醫療需求,不少是臥床行動不便,醫療團隊會想盡辦法前往,這些偏鄉光是上下山車程就至少要3個小時,過程中得先克服顛簸山路帶來的暈車,她說:「剛開始我幾乎是每天暈上山又暈下山,習慣山路後,現在還可以在車上用手機看公文。」

 

她說,自己曾經照顧過一對行動不便的兄弟,他們住在阿里山茶山村,看診路途遙遠且十分不便,有一次他們勉強騎著機車前來醫療站,人才到就聽到護理師大喊,我一探頭看到他們兩兄弟頭破血流,原來是騎車的路上跌倒掛彩。」就是這樣讓安欣瑜更加堅定,一定要把醫療資源送到有需要的居民家中。

 

不過在居家醫療的個案中,也有讓人遺憾部份,「大家都知道愛玉是阿里山的特產之一,民眾採摘野生愛玉需要攀爬高樹,但多數人以往是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而容易受傷,所以阿里山愛玉向來有「血愛玉」之稱,有一位名叫銘輝的30歲民眾就是在採愛玉時,不小心從樹上墜下,但位處深山無法對外求援,被人發現時已錯過治療黃金時間,造成嚴重腦傷而四肢癱瘓,將近十年臥床。」

 

在居家醫療還未介入前,銘輝每次看診時只能搭乘「山上敞篷車」下山,而安欣瑜口中的山上敞篷車就是一般的藍色小貨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每次來回車程就得花上3、4個小時,銘輝只剩兩位年邁爸媽辛苦照顧,居服員後來將這個狀況轉達給安欣瑜,而醫療團隊開始接觸並接手居家診療,直到現在,銘輝身體狀況明顯改善,也讓他的父母親有喘息時間。

 

安醫師的團隊在居家醫療出訪時,有藥師、社工,以及照顧個案的居服員,而山下也有專門的營養師與復健師,依個案狀況隨時進行溝通互動,「我們團隊就像一個行動小診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為山上相對資源較少,團隊很努力減少差距。」

 

(圖/安欣瑜醫師與醫療團隊。 安欣瑜提供)

 

找回家的歸屬感 盼部落獲完善醫療資源

 

「對我來說,做這件事情不是多大的付出,而是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然後在我的工作之餘可以為部落深山多做一點事。」但安欣瑜坦言在過程中,仍舊面對不少挫折,「而在醫院裡面相對是被保護著,但跨出白色巨塔,走進到民眾家中,面對的是別人的人生」

 

她也觀察到偏鄉部落存有「健康不平等」問題,像到目前已累積投入不少資源,但偏鄉居民的平均壽命仍舊與全國相差7、8歲左右,安欣瑜說,「我們的團隊其實還蠻貪心的,從小孩老人到失能者都希望可以照顧到,也期盼說未來山上的人們,能得到跟山下一樣的照顧品質。」

 

果去離開嘉義家鄉後,安欣瑜幾乎2、3年就搬一次家,熱愛冒險的她跑遍世界各地,卻一直沒有「歸屬感」,直到重回嘉義工作這些年來才又找到,安欣瑜笑著說,「老實說越來越覺得離不開這裡了,因為我很喜歡回家的感覺。」這位村民口中的「天使醫師」,正默默守護著阿里山偏鄉居民的健康,12年來從不間斷。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