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空拍機俯瞰,屏東占地約1公頃的向陽竹田農場上方屋頂,布滿一塊又一塊太陽能板,這裡一年光發電收入約500萬元、農作收入則約250萬元,「台灣農業結合綠能這個好的趨勢,同時有農業與電的收入,兩者可以共生。」光電溫室先驅、向陽優能董事長陳貴光說。
人怕熱,魚也怕熱!台灣特有種櫻花鉤吻鮭需生活在終年17°C以下的河川,氣候變遷威脅僅存的棲息環境。因此雪霸國家公園推動退壩還河,持續復育七家灣溪及衛星族群,去(2020)年統計約達1.3萬尾,創下歷史新高,也推動退耕還林,復興河川自然環境。
適切的體重管理對人的健康相當重要,企業負責任生產及銷售產品的減碳行動亦是如此。
想發展太陽能但又怕與民爭地、與農搶地,或許可以搭配畜牧業一起發展,好比請可愛毛茸茸的綿羊來當太陽能電廠的鋤草員工,打造另一種太陽能「農場」模式。
鮮少人知道,文青沐浴品牌「茶籽堂」從2016年起開始自產苦茶油,創辦人趙文豪更為了它,跑遍台灣,契作了3座農場,發起社區復興計劃,甚至每週親自跑到宜蘭南澳的農場,為的就是提升台灣苦茶油自給率從如今不到1成,到2024年15%,更讓茶籽堂以台灣苦茶油品牌之姿進軍海外。
北美BMW和CalBio加州生物能源公司、Bar 20 Dairy乳製農場合作,從牛糞堆出的沼氣中分離出甲烷,再將潔淨燃料的甲烷轉變成電能。對,沒錯,這從牛糞產生來的電能就是要給BMW電動車用的,可千萬別小看這些牛糞,「一支充電槍插在牛糞上」官方所顯示的發電量、減排數,等於每年可以提供1萬7000輛電動車使用。
牠們在成為桌上的盤中飧之前,首先是一個一個的生命,我們如何去看待生命,主導著我們如何去對待動物、如何去善待生活環境,這正是友善畜牧與食物永續的核心。
南投縣魚池鄉頭社盆地四面環山,集水區面積約500公頃,盆地中央地勢平緩,降雨時四周逕流快速集中至盆地。地表逕流主要透過水尾溪排水,在頭社橋的唯一出口來排洪,盆地中央地勢平坦的區域,皆以農業使用或廢耕地為主,聚落則環繞坡地與盆地交界地區而築。
桃園中壢距離青埔高鐵站大約10分鐘的地方,有個將近二萬坪的埤塘,埤塘上有造景140公尺長的休閒景觀步道,步道兩旁有正在成長中的落羽松。埤塘邊的松樹旁,雖然沒有知了聲聲叫著夏天,但這裡一字排開的是20個隧道式溫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