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蘇聯的士兵將槍口對準住在車諾比核電廠附近居民所飼養的寵物,打算一勞永逸地解決動物亂跑、反而讓輻射汙染逐漸擴大的問題;35年後,當年那些逃過一劫的動物們、以及牠們的後代,一齊將這塊被人類拋棄的土地,轉化為一個生生不息的「動物天地」......
1986 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汙染擴散全歐,周邊也成為無人區,至今已經 35 年,逐漸被世人遺忘,不過其實核災從來沒有所謂結束,只是「穩定」而需要時時監測,而這個穩定也隨時會改變,車諾比事故現場內部一處反應爐下方隔間,4 年來中子輻射量增加 40%,提醒世人車諾比的幽靈從未遠去。
2021 年適逢福島核災 10 年、車諾比核災 35 年,再次喚起全球對核能安全的關注,5 月全臺接連停電,更引發公眾對供電吃緊以及能源轉型的疑慮,能源議題在臺灣社會引發洶湧聲浪,隨著「續建核四」公投即將於 12 月舉行投票,更引發擁核與反核兩方的激烈辯論。究竟核四電廠存在哪些爭議?臺灣是否真的需要這座核電廠?除了核能,臺灣還有哪些能源方案?
日本福島核災區的工程人員被揭私自把可能受核輻射污染的廢金屬帶走並賣出,恐導致輻射擴散至其他地區。這一事件被視為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無法妥善處理的又一例證,岸田政府的監管和管理能力備受質疑。 類似的情況也在烏克蘭車諾比核災後出現。在車諾比,一些不法商人和地方官員合謀,私自進入封鎖區域,偷取可能受到核輻射污染的木材、廢金屬等資源非法出售,導致輻射污染擴散至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