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透過訪問案例,呈現了台灣民眾的金融風險抵抗力概樣;仔細觀察可發現,台灣缺乏金融風險抵抗力者,真的就在你我身邊。即使是老闆階級,有資產並管理上百員工,其實自身財務也存在不少弱點,更遑論一般員工或社會新鮮人。
聯合國PRI每年會針對簽署投資機構的ESG 評分, 老牌資產管理業者施羅德已連續5年獲得最高級別的A+評比。 《今周刊》專訪施羅德永續投資團隊主管,請她談談「獨門」ESG投資心法。
英國大學退休基金的資產規模高達750億英鎊,是英國資產規模最龐大的私人退休基金。《金融時報》報導,因為受到成員們20多年來的持續施壓,要求採取更積極的責任投資政策,該基金打算在兩年內出售價值約1.9億英鎊的菸草公司持股,並全數出售對軍火、磷和地雷有關企業的投資。
永續金融專家Bob Eccles日前引用最新的一篇論文研究指出,全球投資機構透過簽署「責任投資原則」(PRI)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挹注,然而PRI簽署者卻可能「所言」與「所行」不一致,對投資人未必有益。Eccles指出,必須配合另外的3項機制,簽署PRI才能發揮督促永續投資的效果。
今年以來,替代能源基金異軍突起,若要在資產組合中加入「規避氣候風險」的配置,此類基金已有足夠架勢。
化被動為主動,開發金控成立氣候韌性金融產學大聯盟,希望提供金融業者環境管理資訊的解決方案,也是保護客戶資產的態度。
政府是引導資金流入 ESG (E 環境 Environment、S 社會 Social、G 公司治理 Governance) 資產的主要動能之一,市場看好這將是長線的投資趨勢。
疫苗,最近是全球熱門話題。國內流感疫苗缺貨,國外緊急開發新冠肺炎疫苗。
櫃買中心3日表示,我國資本市場首批ESG相關債券ETF─「中國信託15年期以上已開發市場ESG投資級美元公司債券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883B),以及「中國信託15年期以上新興市場美元主權低碳債券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884B),於今(4)日上櫃掛牌,且得為融資融券交易。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 F)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列舉出未來10年可能發生的風險,包括極端天氣、氣候行動失敗、天然災害、喪失生物多樣性、人類造成的環境災害、資料詐騙或竊取、網路攻擊、水資源危機、全球治理失敗及資產泡沫化,其中半數以上都與環境有關,顯見氣候變遷引發的風險事件已演變為高度交織、影響範圍深遠的系統風險,若未能妥善因應,將對環境、經濟和社會造成巨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