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沒有人應該永遠沮喪…」,9月16日早上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館國際會議廳,響起悠揚的歌聲,來自新北市屢獲該市與國內比賽優等的土城國民小學合唱團吟唱出與綠色永續環境呼映的景象。
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人類生活環境,為凝聚國際推動永續發展的決心與共識,臺北市環保局今(15)日舉辦「2020臺北市氣候行動國際論壇」,許多美日歐及國內專家學者熱情參與,共同為永續發展努力,並首次邀請到歐盟氣候行動總署司長級代表,透過影片分享後疫情時代歐洲推動綠色新政的做法。此外,臺北市也正式發表「2020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Taipei City VLR)」,相較去年,新增教育品質、性別平等、就業與經濟成長及工業、創新及基礎建設等4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首度將防疫作為扣合聯合國SDGs,將SDGs作為後疫情時代轉型的驅動力,向國際分享北市如何因應疫情,持續精進永續目標,邁向宜居永續城市。
循環城市2.0翻轉資源利用模式 臺北市建構永續發展路徑
臺北捷運成立二十二年來,打造的舒適便利搭乘環境,一直廣受國內外乘客稱讚,因此身為大眾矚目的公營事業機構,為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兼顧營運收支平衡,在節能減碳政策的響應上,一向以創新管理手法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打造更宜居永續的智慧城市,一直是臺北市政府的城市願景,無論是引入業者多元創新的智慧方案,實際解決民眾生活中的問題,或是疫情期間運用防疫儀表板數據治理,通過參與式的管理對資源有效調度,均是數位轉型的一環,為臺北打造成智慧城市立下基礎。
永續發展,是全人類最關心議題,也是世界各國、各大城市的共同目標。 為了落實永續理念,近年來國際上各城市各自發表了「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簡稱VLR)」,目前國際間已達二十座城市發表地方自願檢視報告,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也包含其中。
去年10月的臺北時裝週 Taipei Fashion Week,我人生的第一場時裝走秀,穿上臺灣設計師沙布喇.安德烈的驕傲,代言臺灣翩躚的時尚設計力,緊張又美好的感覺,我也是醉了。
一場意料不到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讓全球數位科技飛速發展。據世界經濟論壇(WFF)報告指出,未來有8,500萬個就業機會將因人工智慧及自動化被替代,但同時也會創造9,700萬個新工作機會。面對數位化的勞動趨勢,臺北市政府及早建立「前店後場」的串鏈式服務,以期透過各項就業資源整合,進一步服務勞動者轉職再就業、培養未來數位市場人才等,從而提升首都競爭力,以此做為全國城市標竿。
作為首善之都,民主、自由、多元特質已成為臺北市的基因,也是最珍貴的軟實力,近年來臺北市政府推動一系列提升共融的政策,打破界線藩籬,不分族群、年齡、性別都能在此找到歸屬感,使得臺北不僅是國際性永續宜居城市,更是一個有溫度的地方。
2020年適逢臺北市設市一百年,前一年英國《牛津詞典》公布「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為年度代表字,邁向下一個百年,臺北市不僅將氣候緊急狀態納入首都建設的防災思維,也將落實聯合國 SDGs 2030 永續發展目標,積極發展低碳策略,深化城市樂活理念,漂亮翻轉成為永續、安全、綠色、宜居的城市。
違規最高罰全球營收6%!重拳監管網路巨頭,歐盟《數位服務法》上路
技術領先日韓!環境部首創「AI淨灘」!7天變 1天,徹底改寫淨灘效率
大阪世博2025:高齡社會的照護 未來科技一窺究竟
春季出遊好時光 永續活動、登山、賞花、露營......十大人氣活動超夯推薦
海景第一排!氣候變遷衝擊國土環境,國環院與國土署簽MOU共享數據科研,緩解氣候變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