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流浪貓、重症貓擔任產品測試員,甚至成為自家產品最佳代言人,這可能實現嗎?拼圖喵中途之家創辦人陳人祥,把這個天方夜譚化為現實! 靠著這些「貓咪研究員」,他研發出一款全天然木屑貓砂,光2019年的群眾募資,就獲得上千人贊助。陳人祥認為,公益事業要脫離苦情,就得找出營利模式,以貼近社會、解決問題。
在近期,以群眾募資起家的鮮乳坊與全家便利商店展開進一步合作。全家便利商店以「認養牧場」形式,與鮮乳坊合作的桂芳牧場合作。往後在全台367間店鋪,都可以加價選購鮮乳坊桂芳鮮乳的Let's Café現煮咖啡、私品茶飲品。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於今(7)舉辦新書《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發表會,本書由鮮乳坊團隊等人口述、天下文化出版。 本書歷經了1,496天、換過2任作者才在今日問世,龔建嘉笑著說因為希望能把所有鮮乳坊的利害關係人都放到書中,才讓訪問過程拉得很長,「但還是礙於篇幅,有很多故事沒來得及放進去。」
一位乳牛獸醫師,在與酪農接觸的過程中,看見了酪農產業的困境,並在食安風暴的催化之下,於2015年發起《白色的力量:自己的牛奶自己救》群眾募資,在短短3天的內達成100萬目標。如今,鮮乳坊不僅在全台5,000多個銷售據點販售,年營收突破3億,更在2019年獲選為米其林亞洲唯一的乳製品合作夥伴!他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台灣設計品牌「源源鋼藝」傳承自「源民鋁業有限公司」超過50年鐵鋁技術,透過群眾募資平台,找出台灣不鏽鋼餐具的市場痛點,在2016年~2022年間,孕育出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商品,交出8千萬募資銷售額的亮眼成績單。源源鋼藝是如何借用傳統鋼廠技術,轉型與發展至如今「吸睛」又「吸金」的鋼藝品牌呢?
很多公益團體都建立將「惜食」送給弱勢團體的機制,但往往運費成本遠高於物資本身的價值,社會企業孔雀魚普惠科技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推展共運平台,讓順路去東部的人幫忙運貨,過去2年累計送出上萬份物資到台灣東部,如今發起人林坤正更在「WaBay 挖貝」的群眾募資平台推出「共運計畫」,要把量能拉到一個月1000 戶。
2015年食安事件爆發,品牌大廠向酪農收購牛奶受到波及。當時擔任大動物獸醫師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在群眾募資平台發起「自己的牛奶自己救」,兩個月內成功創立鮮乳坊。 一般市售鮮乳幾乎來自於數十間甚至數百間牧場,鮮乳坊堅持單一乳源,讓民眾喝的每一口鮮奶,只來自瓶身標示的所屬牧場,透過生產履歷標章,能了解鮮奶是由誰生產,為鮮奶品質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