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疫情期間,林坤正與臻佶祥食物銀行、共運志工司機,結合花東地區20餘位牧師一趟又一趟地運送出了上萬份物資,包含即期品或日用品到有需要的家庭,用行動回應了「最後一哩路,比百里路更難」的挑戰。這些物資不僅滿足了接受者的物質需求,並透過禱告與關懷,為他們帶來精神上的安慰和力量,。
林坤正說,剛開始他跟台北市南機場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合作募集即期商品到花東時,他們要求牧師溫光亮在物資送達時要拍照存証。「當時溫牧師拒絕,但我們必須取信於捐贈物資的廠商,還是堅持即使拍半身、背面都可以。」
▲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成立臻佶祥食物銀行,成功將一個里的服務擴展到全台灣。
「但溫牧師還是拒絕,他告訴我,當他把手機對著族人拍攝領物資,會傷到他們的自尊,」林坤正說,2週後,溫牧師傳來由師母在旁拍攝的照片,畫面裡牧師與收捐助者都是低頭閉著眼睛,「我看了眼眶泛淚,我問溫牧師,你帶著他們禱告?」
牧師告訴林坤正,他禱告時感謝主,還有這一路上幫助他們的人,有一天如果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一定要以感恩的心情回饋。「從牧師身上我學到,愛是最強的力量,」林坤正說。
「我每推開一扇門都要先做鼓起勇氣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你無法相信台灣還有這樣的世界就在門後面,」林坤正看過有母親重病還要照顧車禍癱瘓兒子,母親睡在臥室,兒子睡在客廳,但他跟護士喚不醒熟睡的母親,只好查看照服員的紀錄並清點將母親與兒子的藥包分類,問護士為什麼他們的藥幾乎都有止痛、胃乳片、安眠藥?護士說在偏鄉出不了門,洗腎不定時、病痛纏身,止痛吃多了,要吃胃藥,睡不著吃安眠藥,先把痛壓下去再說。
林坤正也曾帶朋友一起拜訪重症者,手腳因為痛風石截肢到所剩無幾,推開門一股腐酸味道衝出門,他的朋友還踉蹌退了兩步不敢進房,台灣貧富差距到有些人不相信還有這樣人過這樣的生活。
林坤正無法忽視眼前所見,轉身沒法抹掉印記在心中的畫面,因此2年前與里長方荷生帶著即期物資送到東部,牧師們接力送到每個需要幫忙的家庭,牧師給物資時候帶領族人禱告感恩,「我們不只給魚,我們給的是心靈的慰藉、讓他們知道沒有被世界遺忘。」
▲食物銀行共運計畫是讓左手的溫度成為右手的幸福,將西部的物資以接力共運的方式送到台灣東部。
方荷生則表示,把原本還可以吃可以用的物資,藉由花東牧師的手送到弱勢家庭,除了環保,也幫助了500個家庭,是很棒的工作,為了說服更多的品牌廠商把即期品捐給臻佶祥食物銀行,林坤正把節省的碳排計算出來,把每一筆物資的去向交代清楚,後來又建立牧師的家訪平台,可以精確到哪些家庭需要成人尿布,哪些家庭需要嬰兒奶粉,讓台北的食物銀行在募集管理更為精確。
方荷生說,當物資送達花蓮吉安會面臨兩個挑戰,一、就是如何順利送到偏鄉部落;二、如何把物資送到最需要人手中,在東部最困難的家庭,甚至無法取得低收入戶證明他們住在深山海邊,感謝這2年透過21位牧師協助,還有上百位的司機願意和他們一起在日常的旅途中,順路把物資送到了東部的集中站,每一輛順路的車最多可以送2、300公斤的物資,每趟不只節省了上千塊元的運費,也省下了8成的碳排放,
誠如「食物銀行共運計畫」所言,讓左手的溫度成為右手的幸福,這不僅是一個計畫,更是一種溫暖流動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