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可能是人類溫室氣體排放下第一個最快滅種的大型動物。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如果不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到本世紀末,北極地區除少數北極熊之外,大部分種群可能會完全滅絕。
在殖民主義時代,不僅是「珍稀」動物,連「異國」人種也都會在動物園和著名的「殖民地展覽」等場合中展出。對孩子們來說這是娛樂,對家長來說則是滿足好奇心的機會。在這些人潮絡繹不絕的展覽背後,歐洲各國繁榮的首都和所屬殖民地之間發展出不受任何法律規範的「動物貿易」。
衛報報導,一份科學研究列出了各種「隱形殺手」的「嚴重影響」,如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過量養分影響水生動物的免疫力、繁殖力、發育和存活率,但以上種種卻被監管機構忽略。
相信不少人一到換季時,就會為「整理衣物」一事傷透腦筋。所有物品中,衣服是最容易「繁殖」的東西。尤其是女性,相信不少女性朋友整理自己的衣物時,都會有種「這輩子不缺衣服穿」的感嘆吧。然而,每到換季或是要出席什麼場合時,絕大部分女性朋友都會抱怨:「沒有適合的衣服可穿。」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不可思議的事了。
動保團體昨(22)日控訴,新竹私立動物園「六福村」10年內養死8隻長頸鹿,且死亡年齡遠低於長頸鹿的平均壽命27歲,質疑六福村飼養環境惡劣,且還不斷申請引進、繁殖保育類動物,呼籲政府調查業者管理缺失,並駁回近日業者從墨西哥引進3隻長頸鹿的申請案。
碳捕捉太貴了?英國新創 Brilliant Planet 提出新的解方,只要在沙漠海岸邊建置一個超大型工業用微藻繁殖場,就可以利用藻類強大的碳捕獲能力,以十分之一的成本大規模進行碳捕獲與封存。
今日鳥類,明日人類,越來越多候鳥,因愛上宜蘭這塊人間淨土,成了留鳥在宜蘭繁殖生活,帶給鳥迷無限驚喜與讚嘆,而這背後,是全民宜起拚環保的最佳犒賞。幸福宜居不只是追求豐衣足食,更在於對碧海藍天的嚮往,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綜觀全台,宜蘭縣堪稱環保模範生,行政院環保署日前舉辦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績優機關頒獎典禮,宜蘭創下19連霸無人能敵紀錄,高素質縣民用行動貫徹循環經濟不只是回收,也能創造無限價值。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自阿拉斯加波弗特海到西伯利亞北極一帶,共19個亞種的北極熊幾乎都將迎來消失的命運,由於海冰不斷流失,迫使牠們必須留在陸地上,導致被迫遠離食物來源,長期缺乏食物北極熊母親就難以養育小北極熊,就讓北極熊的繁殖率下降。
完整的小丑魚復育,無法在傳統水族箱中完成,從野生種魚採集、人工繁殖、種魚配對、胚胎孵化、棲地調查、海葵及珊瑚礁的復育、微藻培養、放流地點選擇、甚至基因庫的追蹤,是一段為期至少300-500天的永續工程,必須有周全的配套及專業人員的參與,否則小丑魚復育,反而可能會變成一場生態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