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家紙業公司紛紛發新聞稿說他們在哪裡大規模造林、取得碳權,形成碳中和產業鏈,媒體聞風而至,發明出股市新名詞「碳中和概念股」,同一時間大陸也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取得碳權竟比綠電憑證還熱門!
綠電憑證系列文章《三分鐘帶你看懂為什麼有了再生能源憑證還是買不到綠電》用德國的嬰兒奶粉、新配方奶粉、巨嬰等比喻電力市場的綠電交易,因為說出大家的心底話,立刻轟動武林引發熱烈討論,很多人轉貼文章,也很多人留言給我。
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希望藉由購買綠電憑證來證明自己使用綠電、善盡社會責任。2014年由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共同成立的RE100也倡議國際企業使用100%再生能源。
企業對於綠電需求日益增高,經濟部標檢局18日表示,累計至2月中,核發憑證突破百萬張,這是從2017年開始實施再生能源憑證後,重要的里程碑,其中已在市場交易的逾91萬張綠電憑證中,有將近99%都被台積電搶包下,在其他企業大嘆買不到憑證的同時,也顯示未來市場需求活絡、成長空間極大。
經濟部2017年起核發的再生能源憑證,今年突破百萬張大關,交易量也破91萬張,再生能源交易市場看似逐漸活絡,但不少中小企業仍抱怨,還是買不到綠電。台灣綠電應用協會對此解讀,國內綠電交易市場仍不夠成熟,除了政府以躉購機制收購大部分的綠電,市場上還缺乏媒合者、稽核者等多元角色的空間,也因此「一證難求」,企業依然買不到綠電。
環保節能與淨零排放成為全球企業的共識,為因應氣候變遷2050淨零排放更成為全球共同的努力目標,其中風電、太陽能為再生能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推出「綠色租賃方案」,延續「再生能源憑證單一電號多用戶交易輔導示範計畫」精神,協助商辦大樓或同類型集合式場域的承租企業,透過轉供電力模式,取得綠電與再生能源憑證(T-REC),以符合企業永續、RE100、CDP等國際組織或相關供應鏈等需求。 首波將由國泰人壽與新光人壽參與響應此案,預計最快可於第3季開始陸續轉供綠電。
淨零成為全球趨勢,也帶來減碳壓力,尤其是進軍國際供應鏈的中小企業。環保團體曾調查,超過七成的中小企業認為,國際淨零潮流對公司營運帶來威脅。而設法購買綠電達成碳中和這個環節,往往讓他們陷入更深的碳焦慮。 2020年台灣第一度綠電交易以來,「買不到綠電」話題持續延燒;今年上半年,「台積電買走大部分綠電憑證」爭議白熱化,經濟部也出手,以專案媒合保留部分綠電給中小企業,但檯面上恐怕不只是綠電「荒」,更是我國綠電市場開放三年以來,從發電、售電到用戶這條自由市場之路,能否打通的一大課題。
中華紙漿(以下簡稱華紙) (1905-TW) 8/15召開法說會,受到漿價急速下跌等三因素衝擊,造成華紙上半年 5.25 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虧損 5.46 億元,每股虧損 0.5 元,相較去年同期呈現由盈轉虧。法人關切旗下碳權交易的計畫,總經理陳瑞和表示,由於規則未明,目前在兩岸皆無碳權交易計畫。 華紙進一步指出,持續朝「綠色能源」「綠色製造」「綠色產品」三大發展方向邁進,提前展開布局。
綠色和平今(23日)發布「RE10X10企業綠電倡議2023年度報告」,超過百家台灣企業不分規模、行業別加入綠電轉型的氣候行動,目前已有40家企業開始使用綠電,其中18家成功達成10%綠電承諾,甚至有11家突破20%綠電用量,激勵中小企業使用綠電。 然而,報告指出四大挑戰導致綠電價格過高,包括台灣綠電市場有供給量嚴重不足、現有綠電被躉購制度壟斷,綠電自由市場總量少、綠電憑證透明度低,以及不同綠電取得途徑困難。
台中市「食水嵙溪排水小水力發電廠」昨(17日)天啟用,市長盧秀燕表示,這是地方政府自己建置的全台第一座小水力發電廠,一滴水三利用;環境部長彭啟明說,台中市府因應氣候變遷創新積極,希望這種因應成果和治理方式,可複製推廣到全國。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