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熱潮持續未歇,對此積極布局電動車產業的台灣代工大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如果未來電動車會出現6兆美元產值, 裡面的被動元件、充電樁、充電器、控制系統、IC、網路通訊都是台灣目前擅長的。機會有很多種,這就是非常明顯的機會,台灣在資通訊、電腦產業活得很愉快了,你要不要去(電動車產業)enjoy(享受) 一下?」
代工大廠和碩今(4)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童子賢也對電動車業務提出看法,他表示產業每到3-5年間就會起一個小變化,10年則會產生大變化,預期電動車、5G、物聯網以及低軌衛星都是新趨勢,和碩也會跟著做營運調整,雖然現在電動車仍然屬於爬升階段,但未來10年成長可期,毛利也會比成熟產業還要好。
台灣可否打造高科技服務業,將攸關未來10年年輕世代薪資能否大幅提高。童子賢也提示,未來10年機會挑戰並存,應思考「5要」,同時正視「2迷惑」。
和碩集團全球員工近20萬人, 集團子公司超過百家,董事長童子賢如何管理?他以劉邦跟項羽說明了組織相互信賴的重要性。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喬」了近兩個月、版本至少變動過3次的人事案,為何是這家營收破兆的電子組裝大廠,走出愈來愈「鴻海化」的關鍵決策?
根據《財訊》報導,全球正迎向綠能轉型的浪頭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若不能將核能列為綠能,綠能永遠只是輔助角色,ESG的目標也都將淪為口號。
國發會於去年3月宣布台灣 2050 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後,如何達成淨零碳排已成為政府、企業亟需應對的課題。國內第一本從台灣角度完整闡述國際淨零脈絡、氣候變遷如何牽動全球政治、社會與生態,以及綠色經濟和永續投資的淨零工具書《地球2.0 淨零革命》今(10/23)新書發表。多位企業界出席表達淨零長遠牽動地球永續,而近的直接影響企業生存,期望淨零的科學知識普及。
再生能源的環保問題 前兩週,我在電視節目上訪問童子賢董事長,除了他對核電議題的創見,他也提到離岸風力發電在廿五後汰除,可能造成的環保問題,危害生態系更大。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昨(22日)天在台北榮總的一場演講提到,電力是現代文明的基礎,也是產值龐大的產業。他計算出現代文明全球一年大約消費4.8兆美元電力,全球電力金額比全球半導體金額大了9倍。他認為如此龐大的產值,相關單位值得提撥更多經費在研發與效率上,包括研究電網的安全與核能的研究,並且再去精進管理制度。
「如果是從經濟上考量,(台積電去美國)是不合理的。」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說的,是全球過去靠著半導體產業的高度集中,藉由聚落效應驅動技術高速發展的模式,可能會受到地緣政治衝擊、研發速度放緩。 但他話鋒一轉,指出台積電往海外走也有其難處,「台積電(繼續擴大發展)在台灣的話,水力、電力、人才也會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