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電動車(EV)電池,也許不需要使用鈷或鋰等價格高昂的金屬。日本製紙(Nippon Paper Industries)研發出木漿電池,可以點亮燈泡,期盼此種電池有朝一日能作為智慧機、電動車的電力來源。
鎳價上周飆破每噸 10 萬美元,被外界戲稱「妖鎳」,但由於電動車電池皆含有大量鎳金屬,此次事件也為車廠敲醒警鐘,未來勢必導入其他種電池材料,如中階或入門將加速導入磷酸鋰鐵,有效降低對鈷、鎳等稀有金屬的依賴。
蘋果 (AAPL-US) 最新供應鏈名單出爐,此次名單中,透露出蘋果因應大環境變化,及未來發展策略上的三大考量,包括供應商集中化、非中國研發生產據點比重提升,以及強化稀有金屬及磁性材料布局。
環保署今年3月初預告修正「物品或其包裝容器及其應負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之業者範圍」,將所有二次鋰電池公告為應回收項目。今(9日)辦理草案說明會,環保署分析,國內電動車與儲能系統二次鋰電池報廢量在2030年約每年萬噸以上,屆時會超出目前處理量能。
稀有金屬鎢、鈷回收冶煉廠聯友金屬24日透過子公司聯友能源,攜手鋰電池回收大廠名仁科技,以及鋰電池正極材料製造大廠康普子公司天弘化學,共同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並推出全台第一個汰役鋰電池 B2B(Battery To Battery)的循環經濟生態系。
電子廢棄物中包含大量高價值金屬,像是金、銀、銅和稀有金屬,每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廢棄物數量非常大,但被正規回收的卻只占不到四分之一。那些回收的電子廢棄物去哪裡了?沒被回收的又跑去哪裡了呢? 本文將帶你一步步了解,再從全球趨勢到各國回收率,看懂這個行業的潛力到底在哪裡。
中國於近日宣布對五種關鍵金屬實施出口限制,涵蓋國防、綠色能源及其他高科技產業。 這項措施的發布時間與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的生效時間幾乎同步,顯示出中國在全球礦產供應鏈上的戰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