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承諾減碳排,立下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 2030 年之前碳排放要達到峰值,2060 年後實現碳中和,使碳足跡為零。在該計劃下,中國宣布啟動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鎖定全國兩千多家電力公司,而基於中國佔全球碳排放比重的三成,市場預期該系統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為實現碳中和,中國即將在 16 日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計畫,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碳市場;然而,彭博社卻指出,中國推動企業進行碳排放交易,並不能快速解決氣候問題,反而增加更多重污染產業。
千呼萬喚始出來,身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終於在16日正式上線,朝向「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邁出重要一步。無獨有偶,歐美國家近期也為減少碳排放制定若干法規,這些老大哥們動作頻頻,結果卻是兩面不討好,一方面引爆貿易夥伴的怒火,另一方面則有環保團體高喊「還不夠」。
最近幾家紙業公司紛紛發新聞稿說他們在哪裡大規模造林、取得碳權,形成碳中和產業鏈,媒體聞風而至,發明出股市新名詞「碳中和概念股」,同一時間大陸也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取得碳權竟比綠電憑證還熱門!
近年全球各類自然災害頻生,讓人們再度反思愈加迫切的氣候危機。為了迅速達致碳中和目標,有些國家嘗試以「碳」作為交易標的,冀引入市場元素「誘使」追求成本效益的企業實現減碳轉型。「碳交易」的實際操作情況是怎樣?政府、企業及監管機構擔當着什麼角色? 此為【碳中和賽跑】專題系列的第一篇。
根據《路透社》取得的法規文件,印尼為了實現2030年減碳目標,已經開始訂定碳交易規則,除了確定採取「總量管制與交易」機制,也要設立碳權交易所。而印尼國會10月已通過碳稅制度,意味著印尼未來將是碳稅與碳交易並行。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世界各國多開始管制溫室氣體排放,透過建立有償碳排放的觀念,激發企業主動減少碳排的意識,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已經有 40 個國家、20 多個城市建立或即將著手徵收碳費或實施碳交易機制。
環保署啟動《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並訂下碳費、碳交易等措施。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今(21)日召開座談會,邀請環保署、經濟部及各產業代表討論碳權與碳定價入法事宜。環保署長張子敬說明,未來規劃放寬企業的溫室氣體查驗標準、建立國內的查驗機構,好讓中小企業也可以加入減碳市場。
歐盟2023年將對進口貨物開徵碳關稅,全球主要供應鏈也陸續承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工商團體感嘆,產業界不只有五缺,在全球淨零排趨勢下,還新增兩缺:綠電與碳權。為免出現「逐碳而居」企業外移潮,建議政府儘速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碳交易市場制度,並重新檢討最適能源發電結構。
名為歐洲聯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計畫的歐盟碳稅方案,2021年7月公布前就受到全球矚目,包括台灣在內的出口大國莫不繃緊神經, 隨著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去年11月登場,以及喊得震天價響的2050年全球淨零目標,出口導向國家的產業面臨愈來愈大的經營壓力,加上蘋果、Google等品牌業者推動綠色供應鏈愈來愈積極,台灣廠商該如何因應? 新加坡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元宇宙綠色交易所」(MVGX)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白波博士認為,當前台灣企業最簡單做法,就是根據ISO標準清查本身的碳足跡,並追求自願(而非政府要求)的碳中和,成為全球碳中和的先鋒。 如此將有助台灣與其他碳權/碳信用(carbon credit)出口國的雙邊綠色合作,及早因應全球碳中和大潮的衝擊。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