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潮正席捲台灣,吸引各路人馬紛紛搶進。 當一座座屋頂型、地面型太陽能電站,開始在全台遍地開花, 將催生10萬個工作機會,讓荒地上長出上兆元商機。 這不只是一場能源革命,更是一門持續閃亮20年的明星產業!
嘉義縣大林鎮偏僻的明華社區,二○○七年起透過各種環保減碳作為,建立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與光榮感。現在,他們又成立發電合作社,進一步對環境貢獻一己之力。
一九九一年,丹麥建立首座海上風場,再生能源發電量自此快速成長。 坐擁十六座最優海上風場的台灣,能追上丹麥嗎?
荷蘭政府投入近千億台幣,打造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站,《今周刊》特別邀請到荷蘭能源研究中心事業發展部總監耶寧哈,分享荷蘭風電發展經驗。
風起了,幸福就來了! 丹麥藉由風力發電,解除碳排放的黑色封印, 創造了新能源的微笑開口⋯⋯
長期以來,臺灣能源供給幾乎全數仰賴進口,尤其化石能源依存度相當高,只要國際情勢有所變動,即會面臨價量劇烈波動的壓力。因此,為了建構穩定、潔淨又可負擔的能源供應系統,政府藉由發展多元化再生能源,帶動綠能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期能達成我國二O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及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 二O%的能源轉型目標。
「屏東三年要做到一○○%綠能發電」、「兵家必爭之地,八○%太陽能電站業者投入屏東」、「屏東地多、政府也友善,不管土地變更、溝通、處理時效等,相較其他縣市來得積極」⋯⋯,採訪一輪台灣太陽能電站業者,屏東縣政府最受業者推崇。顛覆傳統,因地制宜,主動制定遊戲規則,是屏東縣長潘孟安最關鍵的贏家策略。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緊張。東京奧運也因此宣佈延期一年。這項籌備多年的體育最高賽事,一般人的焦點,主要放在選手的表現;不過,日本政府呈現給世界的,還有規劃10年以上的再生能源準備。儘管短期內觀眾無緣親眼看見,但相關建設仍能在線了解。
有多家跨國企業將陸續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加上回流台商的新增投資需要用電,使得台灣的綠電需求量大增,進而帶動太陽能發電廠的搭建商機,嘉惠相關供應鏈。
台糖屏東230公頃人造林區計畫砍樹種電,土地將規劃為光電園區,未來可望裝設比核四發電量更大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毫不意外地,這個計畫引來各方人馬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