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環保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反對彰化大城濕地太陽光電的開發案,並要求政府儘快將大城濕地劃設為國家濕地。
宜家家居(IKEA)過去常被環保團體當成消費導向的象徵目標攻擊,為此,宜家家居設立氣候目標,要在 2030 年時達到氣候正向,也就是努力減碳到超過整個生產到消費到拋棄所產生的碳排放量。2019 年,宜家家居首度碳排放減少,2020 年則繼續大減,不過,主要是來自於疫情造成關閉實體店面。
過去幾年間,全球掀起ESG投資浪潮,環保團體看到E,文青看到S,金管會看到G,投資人則看到錢。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興建計畫,由於恐破壞桃園大潭藻礁的生態環境,環保團體發動「真愛藻礁公投連署」,近期意外獲得在野黨響應,挑動府院黨敏感神經。 這項公投連署同時牽涉能源轉型、以及將在8月登場的「核四重啟公投」,使這個長達20多年的的環境案,成為藍綠對決的新戰場。 藻礁公投到底吵什麼?本文整理關鍵問題,帶讀者理解這個複雜的爭議。
台灣銀行於1月27日宣布與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台塑越鋼)簽署25億元美金的聯貸案,主辦銀行包含台灣銀行、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兆豐銀行等官股銀行。然而,台塑越鋼2016年的海洋污染至今仍在打跨海訴訟,數個環保團體本月4日於行政院前舉行記者會,批評公股銀行拿台灣人民的錢助長污染企業,呼籲金管會應要求公股銀行加入「赤道原則」,重視放款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
2021年一開端,環保團體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推出「回收大百科」網頁,指出九成的台灣人有資源回收的習慣,卻有超過四成的「資源」沒有被正確地分類,民眾的回收知識只在「及格邊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透過自家開發的「掃了再買」App商品資料庫、「透明足跡」網站的環境違規紀錄,在今(23日)公布資本額前200大民生消費品牌名單及其環境違規紀錄,並依據近3年違規金額、持續污染或違規程度,選出5家企業,包含大成、福壽、大西洋、宏全、今口香,另外點名食品業龍頭統一集團,應做好子公司與供應鏈管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在長達近三個月海廢調查報導中,我們不時聽到「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下稱塑膠中心)」的名號。只要問及,「哪個團體正在想方設法解決海廢問題?」無論是環保團體如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或官方環境保護署,都不約而同指向塑膠中心。於是,我們循線拜訪,一探他們到底有何妙招,能對付恣意流散的惡臭海廢?
千呼萬喚始出來,身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終於在16日正式上線,朝向「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邁出重要一步。無獨有偶,歐美國家近期也為減少碳排放制定若干法規,這些老大哥們動作頻頻,結果卻是兩面不討好,一方面引爆貿易夥伴的怒火,另一方面則有環保團體高喊「還不夠」。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都在關注環境和氣候的變遷,全球暖化更是近年來一直討論的議題,除了透過新聞和環保團體宣導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更了解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氣候危機呢?未來編推薦5部環保人必看的全球暖化電影和紀錄片,不必閱讀艱澀的研究數據,而是透過影像告訴大家,我們的地球正在生病!
違規最高罰全球營收6%!重拳監管網路巨頭,歐盟《數位服務法》上路
技術領先日韓!環境部首創「AI淨灘」!7天變 1天,徹底改寫淨灘效率
大阪世博2025:高齡社會的照護 未來科技一窺究竟
春季出遊好時光 永續活動、登山、賞花、露營......十大人氣活動超夯推薦
海景第一排!氣候變遷衝擊國土環境,國環院與國土署簽MOU共享數據科研,緩解氣候變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