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加州頻繁出現野火,反映全球氣候暖化導致野火成為常態。週三(23日),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簽署一項命令,預計在2035年禁止該州銷售汽油和柴油動力的新車,盼能大幅降低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物排放。
全球氣候暖化,北極冰層以極快的速度融化,科學家預測,北極海冰可能會在近十年內融化殆盡。為了避免海冰溶化,加拿大非營利組織 Arctic Ice Project 提出大膽的解決方案:在冰層撒上「玻璃」。
英國衛報獨家揭露,即使人類達成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全世界仍將失去10%的高山冰川,損失相當於超過1萬3200立方公里的水,對人口稠密的河口三角洲、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海平面產生連鎖反應。
現在大家應跳脫要不要碳稅的淺層思考,而關注於世界要如何因應不同強度的碳排放量,制定各種相應政策。當越來越多國家推出「碳邊境調整機制」,就越有可能使尚未推出的國家決定跟上。
碳足跡是什麼?隨著全球碳排放量越來越高,大家開始重視碳足跡議題,全球的碳排放量越來越高、氣候暖化,怎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查看產品的碳足跡標籤呢?一起了解,商品上標示的碳足跡標籤代表意義!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期許 2022 年「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能吸引更多團隊以創新方式提出「邁向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提案,氣候暖化是重要議題,就半導體 IC 設計,做好低功耗也算幫助淨零碳排,聯發科不僅持續提供低功耗產品,且低功耗技術將絕對領先對手,未來十年也會持續領先。
疫情後各國國界逐步開放,許多人可能跟我一樣再也關不住自己的心,已經開始計畫要來場美好國外旅遊,期待再次體驗旅行為自己生命帶來的精采。 大多數旅客在規劃旅行時,考量重點有宜人景點、好吃好玩、治安心安、符合預算等。隨著全球氣候暖化事實呈現面前,像是各地冰川融化太快、威尼斯水都和馬爾地夫海島都遭遇海水面上升困境、還有大堡礁自然景觀逐漸消失。 想到這些,我們的觀光或商務旅行是否也要多支持綠色旅遊理念並減少碳足跡呢?
英國首相蘇納克9月宣布,延後禁售燃油汽車的時間表,並且將放緩對家庭進行能源轉型的要求。此舉招來環保團體與憂心氣候暖化的學界一片罵聲,卻也恰好凸顯出,對抗全球暖化而追求的碳排淨零目標,會是多麼沉重的負荷。
彰基醫學中心於盧加閔紀念廣場推出「綠陪伴生態藝術展」暨「步佈台灣漫步在彰基」數位走讀平台宣傳,是由彰基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共同合作的生態藝術計畫,針對全球氣候暖化、溫室效應的生態危機,這項展覽做出了回應聯合國SDGs「氣候行動」的一次具體實踐;展期將自即日起日至16日止。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從2015至2020年,全球每年砍伐森林面積高達1,000萬公頃。事實上,森林消失不只影響被砍伐的樹木以及棲居其中的各種昆蟲、動物,也將減低生態多樣性、加劇氣候暖化,更因為生態及氣候的惡化,導致更多的傳染病流行,危及所有生物及人類自己。 主圖描述:「eNote」電子表單推行後,全年預計近800萬筆交易可轉為無紙化,省下的紙張堆疊約可達1,000公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