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撿垃圾養活一家人。美國一名媽媽熱衷於「垃圾搜尋」(dumpster diving),她會透過翻垃圾桶尋找被丟棄,但還能使用的物品,藉由轉賣的方式賺錢,之後她發現收入相當可觀,最終甚至直接辭去正職工作,全力投入垃圾搜尋。
受到疫情影響,這2年來各大行業都不好過,連鎖餐飲龍頭王品集團驚傳今年不會發放年終獎金,就連尾牙與員工旅遊也全部取消,引起部分員工反彈。 對此董事長陳正輝坦言,「今年不會有年終獎金」,但正職員工可拿0.5個月特別獎金,另考量疫情影響,員工旅遊也宣布取消。內部信曝光後,不少員工對於「還有年終」仍感慶幸。
福特汽車(Ford Motor)於今年 8 月證實,自 9 月 1 日起,該公司將裁員約 3,000 位白領及約聘員工的訊息,影響範圍橫跨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地區市場!這一波的裁員,最受衝擊的是美國 2,000 位正職員工,其次為各地之約聘人力,約 1,000 人。 近年全球車市受到疫情、車用晶片短缺的衝擊,強勁的需求讓車市供不應求,怎麼會要裁員?
根據 104 人力銀行「2023 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統計,今年 Q1 民生消費產業平均每月徵才達 38.2 萬人、職缺供過於求。其中,餐飲業的缺工問題最大,求才難度是整體市場的 4.4 倍。 「缺人的狀況在我 10 年前踏入餐飲業就存在了,」貳樓集團營運處協理林孟璇指出,近年投入餐飲的業者增加,但人力卻持平,供需不平衡的狀況讓缺工議題變得更顯著,就算開缺,無論正職還兼職,都找不到人,「以前的策略已不管用,我們不能再用以往的思維招募。」
台灣2025年就要步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台灣將有逾半人口,都是45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這也代表就業市場會徹底洗牌。因為少子化,許多企業面臨缺工潮,另一方面,卻缺乏招募中高齡求職者的經驗,更別說留住他們。 「數位職能不足」、「體力衰退」等,這些都是各界對職場中高年級生的偏見,更讓不少企業主誤以為,中高齡求職者總是「離職率高」。104人力銀行建議,在招募中高齡就業者的同時,也應同步改善職場環境。 知名居家用品商IKEA,在2020年開始大量招募中高齡就業者,同樣碰上留任碰壁的問題。改善職場環境後,台灣IKEA的中高齡員工留任率,已經提高到6成之上,比去年提升了近30%。
一份工作不用面試、不看履歷,下班30分鐘內還能領到薪水?這不是想像,而是Flexii平台的真實模式。 日本創業家林洸太朗,在從IBM離職後創業,選擇以「即時媒合彈性兼職」為題,從新加坡起步,拓展至台灣與韓國,瞄準的不只是企業缺工的痛點,更是一場職場型態正在改變的風潮。 當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當正職員工,彈性兼職,會成為未來工作的主流解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