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台灣即將舉行核四公投,但你真的了解核四嗎?核能發電曾經帶來哪些危險,國外的案例告訴我們什麼?若不要核四,非核家園又該怎麼做?這篇帶你看懂。
「核四可以減碳,又可以供電,為何綠色和平不支持核四?」這是不少臺灣民眾的疑問,但綠色和平認為在重大的基礎建設上,涉及層面複雜且長遠,絕不可以過於簡化討論;就如您我對於每日補充水分的來源,也會依照個人需求作出選擇。對於影響層面廣大的能源需求,更應謹慎考量電力來源背後的時間成本、經濟效益,以及後續可能衍生的環境問題。
12月18日公投在即,從網路輿情系統KEYPO分析本次四大公投案網路聲量可以發現,第17案重啟核四公投從3月開始一路領先,截至12月9日止,輿情聲量已超過100萬則,為四案之最,顯見民眾對於核四是否重啟的問題相當重視。為了解民眾對核四的意見,特從輿情系統蒐集核四議題相關主題,加權計算產生出80組相關關鍵字,再從提及這些關鍵字的新聞、討論、投書、臉書等貼文,收斂為「2021重啟核四 網友的10大疑問」。
全國性公民投票將於12月18日登場,其中就有兩個能源的議題——重啟核四與三接遷離(珍愛藻礁),當政府致力發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卻碰上重啟核四的聲浪,以及綠電供應不求的情況。對此,太陽能業者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7日表示,台灣電力的問題不應纏繞在核能上,應下定決心走向非核家園,並接軌國際淨零排放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