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奧勒岡州的 Oakridge,這座小鎮面臨野火頻繁和空氣污染的挑戰,居民生活困難重重。Brock’s Wood Lot 的出現為社區帶來轉機,利用森林的木材廢料,不僅減少環境負擔,還支持低收入者和弱勢群體。透過這些努力,Brock’s Wood Lot 不僅改善了社區的經濟狀況,更重新燃起了居民對未來的希望。
最近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顯示妥善處置廢棄木材有助減少溫室氣體。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曾寧(Ning Zeng)教授團隊,分析一根埋在土裡 3,775 年的原木及周圍土壤,原木僅損失不到 5% 二氧化碳,可能歸因埋在極緻密的黏土層使保存效果最好。
為減緩人工智慧發展對環境帶來的衝擊,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正嘗試採用木材質的直交集成板(CLT)建造位於北維吉尼亞州的新資料中心,期望以更永續的建築方式降低碳排放。傳統商業建築多使用鋼筋混凝土,而微軟決定在其最新的資料中心部分結構中採用 CLT,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颱風來襲,路樹倒一片,樹木枯枝除了當作廢棄物送往焚化處理,難道不能有更好的利用方式嗎?為響應聯合國ACT NOW氣候行動,今周刊於26日舉辦第三屆「自綠生活節」,邀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分享如何將廢棄資源轉化為地方創生動能,在建構永續家園的同時,還能創造就業機會。
林業保育署2017年宣示為「國產材元年」,目標在2027年國產材自給率達5%,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只在有機連鎖通路能看見運用國產材和循環修枝木等裝潢材料,預計今年下半年透過國產木材製作的課桌椅也將進入中小學校園。
世界經濟論壇預測,支付自然資本的使用費用以及保護自然和生物多樣性,每年可創造 10 兆美元的收入,並在農業、時尚和消費品等領域創造數億個就業機會。 同時,2021年世界銀行報告估計大自然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例如野生授粉、海洋魚類提供食物、天然林提供木材等)的崩壞,可能導致到2030年全球GDP每年下降2.7兆美元。
為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近年各國積極推動電氣化,預計未來 10 年電池市場的規模將持續擴大。只是,目前電動車常用的鋰電池的主原料石墨,卻因為種種原因而面臨短缺的風險。為此,各界積極尋求替代方案,像是紐西蘭新創 CarbonScape 就研發新技術,用木屑製成合成石墨(synthetic graphite),可用在電動車的電池中。
要阻止氣候變遷,不只要節能減碳、推動再生能源,還要嚴格執法。根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每年約有51億到1,520億美元的非法木材貿易,佔全球木材產量的15%到30%,在特定國家中甚至有九成的木頭產量都是非法盜伐木。
減緩地球暖化,已經不能只靠減少排放,還需要想辦法去除空氣中的碳。幾年下來科學家提出的除碳辦法都不切實際,成本太高且效果不佳。最近比爾蓋茲支持的新創公司發揮創意,將廢棄生物質做成像樂高積木一樣堆疊封存在地下,避免生物質分解後釋放二氧化碳,而且每噸不到 100 美元的價格就能實現。
隨著環境意識提升,全世界都在尋找塑膠替代材料,專做孩童生意的樂高也積極改善塑膠積木材質,避免使用石油基塑膠,幾年前樂高開始測試回收寶特瓶製作積木,結果發現,反而生產過程產生更多碳排放,宣告放棄,樂高執行長還直言,測試過成百上千種材料,根本不可能找到取代石油基塑膠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