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資訊發達的社會,人們不離身的智慧型手機、工作必備的筆記型電腦等,每三到五年就必須淘汰一次,而這些大量被丟棄的「電子垃圾」,可能成為各國下一個頭大的環保災難。
「網購」已成為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一,只要在電腦或手機動動手指,就能在家裡等著收取包裹。不過,這種正在全球各國高速成長的網購行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可能比你想的還要更嚴重,目前英國已有快遞公司轉型「綠色快遞」,身為電商巨擘的亞馬遜(Amazon),又是如何進行綠色轉型?
新呈工業成立於1990年,產品為客製化線材,從一般常見的手機傳輸線,到工業用、車用線材,都是它的產品。新呈目前的產品市占率約1至2%。因為線材的材質柔軟,不易引進機械生產,線材廠的產線大多屬於半自動化,是人力相對密集產業。
手機高汰換率在現今社會來說是普遍現象,但舊的手機直接丟進垃圾桶,不僅有環保問題也有個資上的疑慮,現在回收機會來囉!民眾只要10月在各縣市環保局指定的回收點回收,就可兌換摸彩券,有機會抽中iPhone、Samsung Galaxy、ASUS ZenFone等新型手機。
政府推新南向,但新住民二代、曾當選十大傑出青年的何景榮在臉書上表示,移工朋友的手機遺失,帶她去報案,發現她的居留證與護照都被雇主扣留,連要報警做筆錄的基本人權都被剝奪,「台灣人把人家的人民當成奴隸一樣,還說什麼新南向政策『以人為本』!? 」
如果要挑選2019年以來最火紅的科技關鍵字,5G當之無愧。過去9個月以來,光是5G的搜尋量就成長了3倍,就連中美貿易戰也將5G列為戰略高地。 可能你覺得我現在手機沒有慢呀,5G快100倍是有多快,可是這一切就像當時4G取代3G時,你想像不到4G會改變世界,直到2007年iPhone問世,4G的應用才水到渠成。科技的發展總是提早察覺你的需求。 2019年被稱為5G元年,5G的誕生,可以預見將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
蘋果在美國推出月費制手機,形同消費者購買的是產品的「使用權」而非「擁有權」。 這種商業模式是企業邁向循環經濟的開始,台灣的手機供應鏈業者準備好轉型了嗎?
隨著Covid-19疫情從邊境擴散至社區,我們的防疫策略也在逆勢裡轉型與穩固。我常說,面對問題,往往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六月下旬,北農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陸續出現Covid-19群聚感染的情形。北農第一、二市場為全國蔬果最重要的批發市場,肩負全國蔬果供應鏈的重大任務。據統計,北農第一市場每日平均有2.5萬人次進出,假日則近3萬人次,每日平均交易量為1600公噸。
相較於同業對手鋪天蓋地的換電站擴張行動,光陽為什麼會想在此時打出人力換電服務?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2005年曾經如此形容,比起手機或是智慧手錶,電動車極為複雜:「你無法直接去找像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後告訴他們說:幫我生產一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