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Twitter 的共同創辦人和執行長 Jack Dorsey 宣佈將離開 Twitter。他之後將會花更多的時間在他創辦的另一家公司: Square。但在過去一段不短的時間,Jack Dorsey 不僅能同時扮演好 Twitter 和 Square 執行長的角色,周末依然擁有自己的休閒時光!同樣一天只有24小時,他是如何辦到的?本文將分享他時間規劃與帶領團隊的智慧,讓我們透過提高工作效率與增加團隊合作,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舊金山科技新創公司 Bolt 日前宣布,將「每周工作 4 天」作為公司的全新永久性政策,成為獨角獸企業首例,更早之前在西班牙、日本和紐西蘭等國家,都有企業在試行這項工作制度,並獲得正面且熱烈的回響。究竟縮短員工工作天數對各企業有什麼好處?這將成為趨勢嗎?
「上班快樂嗎?」現在有許多公司特別關心員工的心理健康,因為他們相信,員工上班時愈快樂,工作效率愈好。 《華爾街日報》指出,近年來出現一個新的職業——「快樂長」(Chief Happiness Officer, CHO)。在領英(LinkedIn)平台上顯示,從事「快樂長」或者主要工作為「增加快樂感」相關任務的人數增加了 65%。設置這個新職位的,不乏許多知名大公司,像是 Google、IKEA 等。
「開會」幾乎是許多人工作的代名詞,尤其線上會議興起後,不少人的工作幾乎被一場接一場的會議填滿,部分多餘的會議也直接拖垮了工作效率,而近來許多企業開始致力於改變這個現象,如跨境電商平台 Shopify 日前即宣布取消所有「3 人以上的會議」。
上班天數多、工時長,成效必然好?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由非營利組織4 Day Week Global、英國劍橋大學、都柏林大學,以及美國波士頓學院共同合作的一項研究顯示,採取「周休3日」,不僅未對企業營運,造成負面影響,還有助帶動營收增加,員工身心狀態,也獲得明顯改善,且有高達97%的實驗參與者,希望繼續維持「周休3日」制度。
美國回收機器人公司「AMP Robotics」研發的 AI 機器人和人類一起在回收中心工作,每分鐘可以分類多達 80 件物品,將原先的工作效率翻倍。但 AI 機器人除了幫助回收業者提高回收效率,還能助攻消費品包裝公司、零售商、包裝製造業者。一起來看,當 AI 機器人進入回收流程,如何協助實現零廢棄循環經濟時代。
塑造一間成功的公司,除了有優秀的領導人、合作無間的團隊,「辦公室空間」也是重要因素!良好的辦公環境,不但能激發創造力、加強團隊合作,更同時顧到員工健康。
近年週休三日的話題越來越多人關注,日本已有企業實施完全週休三日制,也有一些企業決定供員工選擇傳統工時或是週休三日制。不過,選擇週休三日的員工雖然多獲得一天休假,但平日工時過長是否會帶來另外的職災問題?
台灣企業導入AI的速度雖然較中國、東南亞慢,仍有小新創、老傳產早已跟上,他們用AI提升工作效率,準備在市場上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