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八月五日,肯亞女孩丘琦成立社會企業,號召當地居民、藝術家將廢棄塑料改頭換面, 用創意改變困境,就是不想讓家鄉的蔚藍海岸,成了人字拖墳場,企圖喚起大眾對海洋生態的重視。
從群山環繞的家鄉走向大海、從文青少女變成海上鯨豚解說員,張卉君長年守護海洋,九月初帶領團隊完成全台首度環島海洋汙染監測報告,在守護環境的道路上,更前進一哩。
在人口嚴重外流的雲林崙背,在地小朋友對於家鄉,多缺乏認同感,也沒有自信心。老師們設法讓小朋友認識家鄉供應全台高品質鮮乳的酪農產業,將為地方創生打下好基礎。
在2015年8月的一天晚上,只有17歲的尤斯拉馬蒂妮(YUSRA MARDINI)跟著姊姊莎拉一起,想逃離陷入戰亂的家鄉敘利亞。在至多只能載7人的橡皮艇上,卻塞了20多個有同樣計畫的人。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期許 2022 年「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能吸引更多團隊以創新方式提出「邁向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提案,氣候暖化是重要議題,就半導體 IC 設計,做好低功耗也算幫助淨零碳排,聯發科不僅持續提供低功耗產品,且低功耗技術將絕對領先對手,未來十年也會持續領先。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尖端技術的研發人員,你的老闆決定到中國發展。跟著他一起離開,你不但可以獲得更高的薪水,也有機會找到更多客戶,把手中的研究項目發揚光大──這時你會選擇跟著團隊一起出走,還是抗拒誘惑,堅持把技術留在家鄉? 「我當時就是想繼續留在家鄉。」即思創意創辦人顏誠廷給出自己的答案。
新銳設計師李政瀚與于薇,站在葛萊美頒獎台上,大聲講出家鄉名字:台灣。 他們為台灣搶下史上首座葛萊美獎,此時,他們不只代表自己,更代表把他們撐向世界的董事長樂團與台灣音樂產業, 因底氣,而有自信。
「其實我會開始在意空氣品質這件事情,是因為我的家鄉烏克蘭的重工業,讓空氣品質很糟,糟到我的朋友得了肺癌。」WeavAir創辦人Natalia Mykhaylova(首圖)說。 你願意為朋友做些什麼?他願意為了朋友投入研究與創業。
疫情引發一系列衝擊,改變了生活行為,除了更要求衛生安全、身心健康與私人性,永續、SDGs及ESG也成為各界關注的新顯學。覺得這是滿有距離感的概念嗎?可以換個角度想像:如果你的家鄉、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因為過度開發,或因為過多人潮把資源消耗殆盡,曾經的美好美景不復存在,會有什麼感覺? 我們認為永續最重要的價值,是能為未來設想的心態及行為,也是你我可以留下的禮物。
我叫做安娜(Anna Mankus),家鄉在烏克蘭東南邊的札波羅熱(Zaporizhzhia),開戰之前,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很完美,我是英文老師,養了兩隻鸚鵡,住在城市這區最高的那棟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