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我們愛吃的洋芋片的塑膠包裝袋,為了要避光和防潮,都會跟一層鋁箔貼合在一起,造成無法純化製成再生塑膠,也不能回收......
近幾年環保議題逐漸備受重視,疫情帶動的網購潮流,也讓人們慢慢意識到電商包裝使用的大量塑膠,對環境造成了潛在傷害。 環保組織 Oceana 報告稱,亞馬遜在 2019 年就用掉了 4.65 億磅的塑膠包裝,其中有多達 2200 萬磅因為回收不當汙染了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家新加坡電商,不僅找到了降低環境傷害的綠能營運模式,值得電商學習。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Freedonia Group在2021年3月公布市調報告,有近50%的消費者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選擇購買更多的冷凍食品,39%的消費者開始尋找一人份的包裝食品,但一人份的包裝也代表會產生更多垃圾,因此有許多食品公司開發出具可回收性質或是循環利用性質的包裝,希望藉此減緩環境汙染。
永續發展是近年各企業努力的方向,而有關塑膠回收的問題,國外也有許多行業響應,訂下 2025 年實現塑膠包裝 100% 可回收、可重複使用的環保目標。 但最近一份報告指出,這項目標無法在短期內實現。
每年生產超過1200億個塑膠瓶的可口可樂公司,上週四(10日)宣布要在2030年實踐25%可重複使用包裝的目標。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指出,產品包裝轉為可重複使用的減塑路徑已是國際趨勢,台灣在地零售業也應盡快提出具體的減塑承諾。 由於我國目前尚無一次性塑膠包裝的減量目標,張凱婷呼籲環保署應立即提出相關對策,從源頭減量才能有效改善塑膠污染。
位於美國的新創公司 Apeel Sciences,為了延長食物的保鮮期,使用了植物來源的脂質和甘油脂所製成的塗抹材料,保存了蔬果裡頭的水分並隔絕氧氣,使酪梨、橘子等農作物的保存期限可以延長至兩倍,這不僅大大減少商家在水果和蔬菜上包覆的一次性塑膠包裝,同時也解決掉食物浪費的問題。
綠色和平今(24日)公布2022零售通路企業減塑評比,家樂福、統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進步,但超市龍頭全聯排名退步最多。綠色和平表示,目前台灣超市蔬果仍九成使用塑膠包裝,呼籲通路業者增加無包裝商品選項,以重複使用25%為目標,達到2025年塑膠減量50%。
「少用塑膠」是多數人力行環境保護的起點,事實上,更有一群數量可觀的消費者致力減塑、無塑生活,希望透過消費行為讓企業投入減塑。然而,依據我們和綠色和平的共同研究發現,來自全臺超市通路的10類商品,每年仍產生約18億700萬件、1.5萬公噸的塑膠垃圾,與日漸高漲的減塑消費背道而馳。
全球各國都在施行各類減塑政策,如德國2022年起全面禁止銷售塑膠袋、美國加州禁止餐館主動提供塑膠餐具。2022年7月,台灣也修訂了《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規定。但綜觀全球,減塑政策不止是單方「禁止」,也會運用經濟交易方式,例如給予「獎勵折扣」,如台灣新上路的自備環保杯折5元。也有「加價負擔」的方式,如台灣行之有年的塑膠袋付費制。也有綜合兩者,如德國的「退瓶保證金」便是先加收費用、在回收後再退款,成功將德國變成塑膠包裝回收率最高的國家。
在疫情期間,洗手液成為必備的防疫物資之一。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一罐洗手液,而且用完一瓶後又會再買新的一瓶,也因此舊的洗手液包裝瓶馬上就會被丟入回收桶。 但其實這些塑膠瓶被落實回收的機率很低,在包裝設計領域有多年經驗的 Martina Schwarz 注意到了這一點,她在去年於倫敦推出了一款新型的「洗手液」,雖然產品稱為洗手液但在出售時卻不含水,而是粉末狀,並且標榜無一次性塑膠包裝。 Martina 希望透過她的新產品,讓更多人認識到個人護理和美容產品所產生的不必要包裝浪費,以及帶給消費者更環保的消費選擇。
台灣永續指南》THE GREEN BOOK 綠色創新解方、十大重點一次看
COP29》玉山金董座黃男州親赴氣候大會!籲跨域合作推氣候金融
第七屆南山醫務社工獎 看見醫療背後的溫度,肯定助人的價值
COP29直擊》明年COP30峰會主辦國巴西,為何特別邀請鴻海,到官方會議談生物多樣性?
風電里程碑》亞太首座14MW風機機艙完工!西門子歌美颯帶動在地供應鏈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