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剩布堆裡長出的循環設計力!鹿港青年如何縫出永續地方創生新故事?

剩布堆裡長出的循環設計力!鹿港青年如何縫出永續地方創生新故事?
撰文: 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中區輔導中心、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     分類:創新商模     圖檔來源:參先生工作室提供 日期:2025-07-29

參先生工作室以「鹿港循環設計創生計畫」即將通過「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 49次工作會議,正式納入114年度「推動資源循環地方創生計畫」。本計畫以彰化鹿港為主要場域,透過布料再生設計為核心,串連地方觀光、產業、節慶與青年資源,嘗試打造一座兼具文化底蘊與永續精神的循環示範地。

認識參先生工作室——來自鹿港的布料再生設計品牌

 

參先生工作室創辦人林純瑜,畢業於實踐大學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長期投入布料再生設計,主張環保3R理念(Reduce、Reuse、Recycle),並致力將剩布、樣卡、廢棄旗幟等材料轉化為具設計感與生活價值的產品。

 

從個人工作室起步,參先生逐步拓展為在地實踐平台,結合設計教學、社區共學與商品販售,成為彰化鹿港少數以「再生設計」為品牌核心的青年創業團隊,即是該工作室多年經驗與地方連結的集大成,試圖以更具系統的方式推動鹿港的永續轉型。

 

參先生工作室創辦人林純瑜。圖片來源:參先生工作室提供

 

鹿港觀光熱潮下的永續挑戰

 

鹿港作為全台觀光熱區,2024年吸引超過1,730萬人次造訪,居全國之冠,然而在繁榮的觀光景象背後,大量一次性宣傳物料、節慶廢棄布旗、裝置藝術材料等,也成為地方環境的隱性負擔。

 

「鹿港擁有深厚的工藝文化與製造底蘊,但目前多集中在低價代工與觀光販售,缺乏整合設計與永續創新機制」參先生工作室團隊如此指出,如何讓地方的手作能量成為永續生活的一環,成為本案發展的初衷。

 

循環設計 × 地方實踐:三大策略行動

 

計畫從「教育推廣」、「跨域合作」、「商品開發」三大面向展開,導入循環理念與具體實踐行動。

 

循環理念教育與生活倡議

 

計畫將舉辦8場再生工作坊與街區走讀活動,課程內容涵蓋布料、紙材等循環材料的認識與手作應用,並設計不同難易度的體驗內容,邀請青年講師參與教學與帶領,培養實作能力與永續意識。

 

團隊也將製作一份「鹿港綠色生活地圖」,串聯在地友善商家、推廣減塑行動,鼓勵民眾透過日常消費實踐永續價值,讓環保不只是理念,更是生活方式。

 

循環理念教育與生活倡議。圖片來源:參先生工作室提供

 

跨域合作與節慶行動導入

 

結合「今秋藝術節」等地方活動,計畫推動節慶循環行動,包括視覺布旗再利用、循環設計展示與環保餐具租借站等,將永續精神轉化為可見可參與的公共行動。同時透過青年創意人才媒合機制,邀請設計系學生、自主創作者、USR團隊等參與現地實作,讓地方文化成為創意實踐的素材,也為地方產業注入新活力。

 

跨域合作與節慶行動導入。圖片來源:參先生工作室提供

 

再生產品升級開發與通路推進

 

將開發5款布料再生商品,包括DIY材料包、節慶聯名款與升級版商品,產品不只美觀實用,更強調永續意識與在地特色。行銷方面,團隊整合Pinkoi、iOPEN Mall、禾火食堂等線上線下通路,搭配社群圖文與影音推廣,深化品牌影響力,讓「環保 × 設計」的理念更被看見。

 

再生產品升級開發與通路推進。圖片來源:參先生工作室提供

 

從布料再生,縫出地方的永續未來

 

預計辦理8場工作坊與街區走讀活動,觸及人次超過120人,並回收再利用布料與布旗達25公斤,預估創造70萬元商品產值。透過3項藝術節合作行動與2件青年人才實作提案,計畫成功建立起青年設計力與地方之間的創新連結;6項商品上架與行銷策略,亦強化了品牌對循環議題的詮釋與公共影響力。

 

「我們相信,再生設計不只是一種材料處理方式,更是一種生活價值的再定義。」參先生工作室這麼說。這次的鹿港實踐,不僅是一項從設計出發的社會參與,更是一份關於地方未來的提案。

 

再生產品升級開發與通路推進。圖片來源:參先生工作室提供

 

走進鹿港這座歷史悠久的古鎮,除了看見木雕匠藝與熱鬧節慶,也將有機會在日常角落,感受到一種更溫柔、更永續的生活轉變。從剩布到設計、從教育到商品,參先生工作室用一針一線縫合過去與未來,串起設計、青年、節慶與產業的循環共創。

 

當地方創生不再只是政策裡的願景,而能被觸摸、參與、購買,甚至穿在身上時——我們也許,真的正邁向一個更永續的未來。

 

※ 本文授權自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中區輔導中心、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