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創最重的產業之一就是旅行業,在原本陸客大量減少的情境下,疫情更是讓整個產業雪上加霜。不少大型旅行社、飯店開啟了所謂的深蹲、數位轉型,但縱觀目前不論是政府補助的教育方案、產業界內部對員工的培育,雖然角度與層面多元,但依然缺乏現今旅行業最大的困境:永續性。
歷經東帝士裁員、自掏腰包發薪水,都打擊不了安杰國際物業集團董事長陳品峰,他如何一手壯大物業管理事業,並囊括酒店式公寓、都更案、人才培育版圖?
地方創生需要注入新血,大學USR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任務,將學生帶到場域進行教學,透過實作啟發更多創意的產生。就像萌芽的種子,當他們與土地有了情感與連結,愈有可能在地扎根,成為帶動社區發展的生力軍,大學4年過去後,他們將不再是過客。
食安意識抬頭,食農教育永續扎根,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推出跨域陪伴,翻轉教學的「農民種子教師培訓坊」,把農夫也變成了課堂老師。
屏東縣為農業大縣,2019年農林漁牧產值高達678.7億元(僅次於雲林縣),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自2009年加入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將氣候治理作為施政重點之一,並於2015年加入碳揭露計畫(CDP),與各城市進行交流,使政策方向能夠符合國際標準;經過多年努力,2020年被CDP評選為全球A等級指標城市,成為6都以外,台灣唯一獲得最高級的縣市。
2016年多國正式簽署巴黎氣候協定,也加速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的綠色金融趨勢,2020年8月,金管會力推綠色金融,所發布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也讓綠色金融有政策方向的導引,於是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永續發展成為企業高度重視的議題。然而,要評估、規劃與實踐企業的ESG及永續發展績效,更仰賴擁有視野、思維與能力的永續金融人才,這也成為現今玉山在人才的「培育」與「招募」上,聚焦的重點策略。
談運動訓練系統與頂尖運動選手培育
台灣19歲桌球好手林昀儒,在東京奧運大放異彩,不過,中國網友指出,林昀儒的實力是由中國訓練出來,才得以這麼厲害,在網上掀起議論。 對此,體育署晚間發布聲明,表示林昀儒小學階段,曾自費聘請中國籍教練,但國中加入教育部體育署培育計畫後,即由政府補助包含教練費、移地訓練、參賽器材裝備等。 林昀儒父親林學宜稍早也在臉書發文,簡略說明林昀儒成長史,並向10個貴人表達感謝。
每年產值破兆元的竹科,像新竹縣市的守護神,餵養百萬居民,同時孕育出新竹得天獨厚的人口結構。據財政部統計,二○一八年新竹市每申報戶平均綜合所得達一三○.六萬元,居全台收入之冠,而當年輕夫妻收入穩定、足夠撐起一個家庭時,才可能培育下一代,自然形成新竹「多子」的現象,更被外界暱稱為「最會生的城市」。
全球鬧電荒、綠電採購不易,但各國都在積極佈局淨零碳,想方設法拓展綠色能源。在這樣的趨勢下,由台灣本土人才組成的台亞風能團隊積極切進離岸風電市場,短時間在台灣就陸續推出三座風場規劃,究竟台亞風能如何在外商環伺的競爭下,於緊鑼密鼓的時間點,掌握人才與國產化等關鍵,突破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