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外出,不論到何處,手持風扇、遮陽傘和墨鏡,似乎已是現代人少不了的「避暑三寶」。我們正在經歷全球史上最熱的一年,未來,台灣有哪些都會區,得當心高溫警報來襲?
國人產生的垃圾一年比一年多。根據環保署統計,繼2021年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正式突破千萬噸,2022年持續增加約百萬噸的垃圾量,來到1123萬8654噸。其中包含一般垃圾42.7%、資源垃圾52.9%及4.3%的廚餘。去(2022)年垃圾焚化量更創下環保署公開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本文以兩張圖表說明2022年台灣垃圾處理現況。
台灣自2016年開始推動再生能源至今,有許多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面對再生能源勢在必行的趨勢,地球公民認為,我們有必要知往鑒今,改進未來的綠能政策,讓再生能源在對的地方、用對的方式加速發展。 尤其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地面型光電的發展更是一大挑戰,不僅攸關能源轉型的成敗,更牽動國家的社會、環境及空間規劃等治理課題。
台灣第一個「ESG智能永續指標數據平台」正式上線,第一金證券與精誠資訊共同合作,提供投資人經由AI演算的ESG產業投資資訊,包含ESG個股指標、及環境面、社會面、治理面等統計圖表資訊。 第一金證券 APP 目前已架設此平台,預計明年1月開放正式下單功能。特別的是,因平台能佐以產業比序,投資人可針對個股ESG指標評分查詢,不只能做為投資參考,也可透過「社會面數據」,看同產業的員工薪資排序,哪家公司待遇更好,一目瞭然。
4月份傳出全面漲電價,經濟部將在這個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評估。根據上個月媒體洩露的電價調整方案,不只工業用電、民生用電各級距都將調升,尤其是最後一次漲價在2008年,已經16年「只降不漲」的330度以下民生用電也傳出調漲,引起廣泛議論。
當前全球面臨著來自氣候變遷、地緣政治衝突等結構性力量的挑戰,「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突顯了全球風險與危機的嚴重性,闡述了這些結構性力量如何導致全球風險不斷攀升的過程。 隨著全球風險的不斷擴大,我們必須尋找有效的因應之道,本報告著眼於風險的多面性,透過對全球風險感知調查的分析,揭示了全球風險之間的複雜關係和潛在影響。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1月發布「2024電力報告」(Electricity 2024),分析了近期國際能源政策和市場發展,並預測2024年至2026年全球電力需求、供給及碳排放的變化。本篇將摘要四項重要分析。
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加劇,各國紛紛採取行動以減少溫室氣體。在此背景下,綠電憑證和碳權市場成為實現淨零目標的重要工具。綠電市場以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為主要手段,而碳權市場則透過碳定價機制來減少總排放量。 值得探討的是,兩個市場在目標相似的情形下,未來是否走向愈趨相同或日益分歧?以下將以東南亞地區為例,逐步刻劃未來可能的市場輪廓。
倫敦政經學院(LSE)日前發布報告顯示,各地針對企業的氣候訴訟案件正在急劇增加,自2015年來,全球新增約230起氣候訴訟。此外,根據LSE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更指出,當企業面臨氣候訴訟或遭遇不利判決時,會使股票市值平均下跌約0.41%。
KPMG安侯建業昨(21)日發布《2024年全球ESG盡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8成交易者表示,ESG考慮因素已列入併購議程,57%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在未來兩年內對大部分交易進行ESG盡職調查。 KPMG安侯建業執行長暨永續長施威銘表示,面對越來越多樣化的全球永續法令規範與要求趨勢,企業應綜觀全局、積極以對,除了節能減碳議題,更要加強投入資源於鑑別、評估、預防、補救相關人權和環境負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