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製造成本較高,但美國是台灣最大的外銷市場,面對川普關稅大刀,台商將不得不擴大在美生產比重,而領先布局的台廠受影響相對小。
今周刊編按:歐盟在2023年1月正式推出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影響全球約5萬家公司。首批受規範的企業將於2025年開始申報,而在歐盟擁有符合CSRD規範子公司的台灣企業,則需按照規定揭露相關永續資訊。
由民間團體組成的台灣跨國企業監察(TTNC Watch)10日提出民間版企業盡職調查法草案,並於同日舉辦論壇,揭露和碩、華新麗華等四家台資企業在當地涉及女性勞工剝削及環境破壞的行為,呼籲政府儘速完成企業盡職調查立法。
企業ESG演進的過程,走到窮則變,關鍵多在於沒有正確認識、沒有信念、沒有已屆極端危險的危機意識;遺憾的是,窮則變的「窮」將更窮,而「變」的阻力將更大,「反ESG」的呼聲給台商不少開倒車的助力。
今周刊編按:主打小籠包的台灣知名餐廳「鼎泰豐」,在全球擁有高人氣,卻在澳洲雪梨分店爆出勞資醜聞!被揭發長達8年違法剋扣員工薪資、造假帳目,最終遭澳洲聯邦法院重罰409萬澳幣(約新台幣8411萬元)。澳洲公平工作監察署更透露,涉事主管已分別支付罰款9萬2,232元澳幣(約192萬元新台幣)與10萬5,084元澳幣(約219萬元新台幣),但鼎泰豐本公司至今仍未繳交鉅額罰款。
「台灣企業為什麼不願意到印度投資?」、「台積電是否可能到印度設廠?」、「台灣與印度若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否有助於雙邊投資?」4月17日至19日,由美國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主辦的「印太媒體參訪團」來台,上述來自印度媒體記者向台灣官員及智庫提出的疑問不絕於耳。
面對兩岸關係緊張、中國業者崛起、再到無人傳承等眾多挑戰,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週三(4/3)舉辦論壇,盼透過成功台商的經驗分享,提供更多企業借鑑。
昨天(29日)帶團到富田電機公司苗栗銅鑼廠區參訪,富田總經理張金鋒親自接待,他提到,未來特斯拉(Tesla)一定會「蘋果化」,此外特斯拉也要求供應商兩年內要在台灣以外地區生產,至於日系廠商則是接下來與台灣合作最密切的夥伴。 這些對電動車產業的重要觀察,值得在此與大家一起分享。
亞歷山大(化名)是一位在中國生活了七年的台商高管。2017年,中國經濟正好,房市價格漂亮又極具發展性,他就決定在當地買房置產,希望這筆投資讓他通往財富自由的康莊大道。殊不知,亞歷山大的這場購屋投資發財記,卻變成了和建商爭奪房屋所有權的苦難記。 以下為DQ地球圖輯隊的獨家專訪,揭露中國房市爛尾樓叢生的前奏。
一手成立澳洲前三大保健品品牌納維康的台商吳家,靠一款綿羊油打出天下。 疫情後,他們又要如何用橄欖油、紅酒和食材,打造跨足澳、台、日的食材供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