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全球離岸風電正面臨通膨推升建置成本的挑戰。日本三菱商事近日宣布,將退出原定2028年併網的三項大型離岸風電開發計畫。這些計畫合計總裝置容量達1.7GW,足以供應逾百萬戶家庭用電,原本被視為日本能源轉型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卻因成本壓力而提前喊停。 日本NHK報導指出,三菱退場可能引發骨牌效應,打擊其他投資人信心,放慢日本離岸風電發展,使「204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四至五成」的目標面臨考驗。
投入養殖業三十多年的模範漁民夫婦,從排斥到認可光電,帶領南瀛養殖生產協會會員,努力催生台灣第一座漁民主導的漁電共生案場。然而,走過1200多個日子,他們心中只有滿腹失望與憤慨。 原來,讓漁電共生走向雙輸的最大元凶,不是那一片片光電板,而是始終摸不著方向、讓綠能政策不斷兜圈空轉的政府。
沃旭能源 23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總裝置容量達920 MW的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首座風機已成功併聯台電電網並開始發電,完成該風力發電場邁向商轉的重要里程碑。這也是全球首座專為台積電供應綠電的離岸風場。
今周刊編按:經濟部預計在6月底前公布離岸風電3-3期選商規則草案。與過去的3-1、3-2期相比,此次有4大亮點:取消強制國產化要求;取消0元競標,改為底價競標;並加入獎勵機制,愈早完成併網,底價愈高,藉此助攻開發商取得專案融資﹔以前規定單一風場裝置容量上限1GW,3-3期原則不限制,交給業者依照自行能力規劃。 不過,已得標3-1、3-2期風場業者多半反對太早開放3-3期選商,擔心對CPPA售電談判不利,盼3-1期、3-2期購售電合約談到一定程度後,經濟部再進行3-3期選商。
義大利國營電網營運商Terna表示,未來十年將投入超過2,300億歐元(約2,500億美元)進行電網升級,藉此支援國家的能源轉型目標。 這筆投資較去年承諾至2028年投入的1,650億歐元計畫明顯提高,反映出該國加速實現再生能源轉型的決心。
允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允能」)今 (4日)宣布,台灣雲林離岸風場正式啟用,這座總裝置容量達 640MW 的風場,現已全面併網運轉,預計將於6月正式商轉,年發電量可達24億度,約可滿足超過60萬戶台灣家庭的用電需求,成為台灣單一案場規模第二大的營運風場。雲 離岸風場的落成,不僅使台灣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突破3.04GW(百萬瓩),風機建置總量達374座,更讓雲林縣在全國各縣市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排名躋升第三名。
天豐新能源(Skyborn Renewables)旗下的允能風力發電(以下簡稱允能)今(4日)宣布,雲林離岸風場正式啟用,總裝置容量達640 MW,現已全面併網運轉,為台灣單一案場規模第二大的營運風場。 在台灣大力推動綠能的浪潮中,離岸風場的發展不僅是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也牽動著環境生態的平衡。如何在提供乾淨能源的同時,確保海洋生態與地方產業的共存,成為開發商面臨的最大挑戰。 天豐新能源不僅積極與漁民合作,打造共榮模式,更透過先進科技投入黑面琵鷺的保育工作,展現綠能開發與生態保護並行的可能性。從環評爭議到創造雙贏,他們如何化衝突為契機,翻轉離岸風電的發展思維?
因應淨零排碳與綠電需求,行政院於9日審議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放寬現行綠電交易限制,刪除其原銷售對象僅限用戶的規定,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之間相互交易,並將併網型儲能及需量反應等新興電力資源納管。
高雄最大69MW漁電共生案場於上(4)月與台電系統併網成功,為目前國內吃緊的供電系統紓解壓力。大創綠能表示,預計未來每年可提供約8750萬度電,可供應21,509戶家庭的年用電量。
今周刊編按:永續發展已成為政府政策、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的重要課題,今周刊ESG永續台灣將於每兩周推出「永續綠能快訊」,為讀者提供最新的綠能相關議題。 本期「永續綠能快訊」聚焦潮汐發電,比起光電和風電,潮汐其實更容易預測發電條件,因為每天漲退潮的時間穩定且可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