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個垃圾袋,你願意反覆用上好多年嗎?澳洲有間社會企業品牌,就想說服你做到這點。
面對國際永續趨勢與法規的發展,金管會透過公司治理3.0宣告,2023年實收資本額20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都必須編列永續報告書。但你不知道的是,企業要實踐永續,不僅只是交出一本永續報告書,如何將ESG的永續DNA融入企業品牌文化中,將成為未來企業競爭力與生存力的基本配備!
光寶科技首家企業品牌店「光寶小舖」周五正式開幕,成為內湖科學園區首家成立品牌店面的公司,除了販售光寶專屬香氛、服飾,也引進社會企業進駐。董事長宋明峰表示,這是光寶轉型的其中一步,「對EPS可能沒幫助,但我們必須做,這也是光寶跟其他電子業不同的地方。」
ESG 中的 S 代表社會責任,利害關係人之權益即為社會責任關切面向之一。近年因工作型態、人才供需變動、勞工權益提升等,企業為吸引投資人重視、優化雇主品牌,同時獲得消費者青睞,誤觸「社會漂洗」(Social washing)的狀況也大幅提升,而未正確因應更有可能招致嚴重公關危機。 此篇文章以 ESG 數據公司 RepRisk 所出的報告為核心編譯,說明漂綠及社會漂洗現況,分析其對企業品牌的影響,進一步提供企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