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中華民國110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台灣1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中僅有20.79%投入職場,顯見身心障礙者求職之不易。面對這樣的問題,過去政府及許多社福單位嘗試建立庇護工場,讓難以融入一般職場的身心障礙者能在較為友善的環境裡工作。然而,庇護工場將身心障礙者與一般大眾隔離的做法及普遍低薪的現況,也有歧視身心障礙人士之虞;近年《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CRPD)審查會議中,國際人權專家更屢屢呼籲台灣應讓庇護工場逐步退場。
當庇護工場逐步走入歷史,適應一般企業的身心障礙者人數有限,能讓身心障礙者發揮所長的職場究竟在哪邊?關於這個問題,光仁社福基金會提出的解法,是一間間名為「光仁綠時尚」的二手店。
走出庇護工場,開啟進入社區的契機
光仁社福基金會執行長黃斯勝、副執行長原慧心表示,不少身心障礙者逐漸將庇護工場視作安全的舒適圈,導致有些輕度障礙者即便具備融入一般職場的潛能,卻選擇待在相對安穩的庇護工場,一待便是十數年。也因此,如何創造身心障礙者走出庇護工場的機會,讓他們融入一般社區裡,便是光仁社福基金會的一大考驗。
在這樣的思考下,光仁社福基金會每年服務1000位以上身心障礙者,也決定開設二手商店,邀請非身心障礙者作為店長、副店長,身心障礙者擔任店員,慢慢讓身心障礙者融入職場與社區;2015年時更自籌開設「光仁綠時尚」,收受社會大眾、公司行號捐贈衣物,並交由身心障礙者協助理貨、上架、收銀等,讓物與人都能在這不一樣的二手商店裡,煥發嶄新價值。
從身心障礙者特質出發,找到新的可能性
「相較於過去在庇護工場裡比較重複性的工作,二手商店的工作內容包含商品整理、標價、營運等,挑戰性更大,也更有機會讓身心障礙者發展成有想法的個體,而不只是一味地服從指令。」光仁社福基金會就業服務主任郭湘玲進一步表示,有些思覺失調者較難跟顧客互動,但是對於數字掌握度高,便負責櫃檯收銀任務;另一位身心障礙同事或許無法勝任結帳工作,卻是理貨、組裝等工作的得力助手。「我們會依照他們的特質分配工作,再由商店的店長、副店長從旁協助,共同打拚業績。目前旗下三間光仁綠時尚店面經營狀況都很不錯,年營收高達近新台幣500萬元。」
光仁選品店-萬大選品店庇護性員工經訓練後也可獨立幫客人結帳。(圖片來源:光仁社福基金會提供)
近期光仁社福基金會更在身心障礙店員主動表示「我想當店長!」下,進一步決定打造內部創業系統,以光仁綠時尚-古亭選品店為示範店家,讓有意成為店長,且評估狀態合適的身心障礙夥伴擔任儲備幹部。而在建立內部創業系統之外,黃斯勝與原慧心也期待打造加盟系統,協助「玫瑰啟能訓練中心」等南投竹山小型社福機構,在三年內成立兩至三家光仁綠時尚店面。透過如此作法,不只能將都會地區豐裕的捐物資源挹注至偏鄉地區,也透過大手牽小手的方式,創造更多友善就業環境,建立更大的善循環。
以物為橋樑,在台灣一隅接軌世界
創造嶄新價值的二手商店不只光仁綠時尚而已。座落於花蓮縣豐田火車站前,日治時期留下的閒置木屋如今以「五味屋」之名,成為在地人聚集的二手商店,也被地方居民笑稱為「花蓮的Sogo百貨」。然而,這間二手百貨的存在,本就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在地孩童創造認識世界與自己的新契機,如此初心更被收錄進國小課文「小車站旁的五味屋」裡。
不同於既定印象中,大眾捐贈閒用物資給需要資源的人,五味屋卻強調「以工代賑」——於是,五味屋裡的孩子們得協助分類捐物、依據物況與價值標價,透過付出換取點數,再拿點數換取生活所需,甚至是爭取出外參加活動的機會。採訪時正值冬季平日,被店內人們稱作「總經理」的國小男孩不願到學校,晃啊晃地來到了五味屋,店裡人們帶著衣著單薄的他回家添上外套後,也提醒著他有空時來工作。這樣的故事,在五味屋中並不少見,而這種陪伴方式的起源,還得追溯至1995年。
原來,五味屋的催生者——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顧瑜君在1995年來到花蓮,並於隔年投入社區營造,透過主題式青少年學習活動,陪伴地方的孩子們。「當時孩子常有想做的事,我們就決定辦跳蚤市場來籌經費。有次孩子看到別人捐贈的物品,外包裝寫著『Color Pencils』。這其實是國中就會學到的單字,但是孩子們卻會看著外盒,不確定是什麼意思。那一刻我突然發現,就算孩子在學校有學過,但是回到生活時,他們卻又會覺得這是英文,我不懂。這就是很典型的城鄉落差。而我也是在這時候才覺得,其實這些物資可以作為橋樑,連結在校學習跟日常生活。」
志工帶著孩子體驗五味屋小老闆的物資整理上架工作。(圖片來源:五味屋提供)
有了這樣的發現,因緣際會下入駐豐田火車站前老木屋的他們,便以過去開辦跳蚤市場的經驗出發,將五味屋打造成「充滿關係而非塞滿東西的二手舖子」。在此,孩子在下課時一邊做功課、一邊做生意,從標價、買賣過程中,發展出一套根植於生活中的學習系統,並透過工作換取店內物品。
打造友善環境,包容更多人走進社區
而從2008年開幕至今,如今五味屋不只是地方重要據點,也發展出包含二手衣物店「瘋衣舍」、獨立書店「豐田の冊所」、民宿「外婆的家」與「豐田行館」等共13個據點;與此同時,隨著其他社福團體也投入偏鄉孩童照顧,顧瑜君與夥伴們也慢慢將投注心力的對象,擴大到鄰近的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溪口精神護理之家,希望讓長期居住在此地,狀況較佳的精神障礙者,每週能在護理人員陪同下暫時離開封閉的療養院環境,到五味屋相關據點工作,與一般社區民眾產生連結。
「畢竟,五味屋在這個村莊裡擁有這麼多空間,我也希望可以讓這些溪口居民(指護理之家中的精神障礙者)能在空間中自由移動。我相信會有些大學生、友善的參與者願意到這邊,跟他們互動。只要有很少數的人願意到我們這個村莊來,接觸不一樣的人,跟他們交談、做朋友,慢慢地這裡就會成為台灣社會中一座很友善的村莊。」顧瑜君說道。
從身心障礙者營運的「光仁綠時尚」,到由孩子與精神障礙者參與的「五味屋」,在這些不一樣的二手店裡,交易不再只是交易,而能讓商品與故事一同流轉,為更多人的生命注入勇氣與希望。
第十屆得獎機構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德瑪汶協會
台灣展翅協會
五味屋
博幼基金會
台灣露德協會
光仁社福基金會
芥菜種會
更多得獎機構介紹,請上傳善獎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