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廢鹽地成光電廠、環境與生態共生共榮,韋能能源致力綠電創生

廢鹽地成光電廠、環境與生態共生共榮,韋能能源致力綠電創生
撰文: 江欣盈     分類:太陽能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 日期:2022-09-13

極度炎熱的夏季帶來用電量的高峰,但也促成太陽光電發電量突破歷史新高。今年八月二十二日,太陽光電發電量555萬瓩,佔總發電量的15%,是核能機組發電量的2倍,且在後續幾天持續突破發電量紀錄,正式宣告著綠電時代的來臨。在9/12的《今周刊》第六屆新能源國際論壇-光電場上,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光電是未來綠電的主軸之一,也是能源與產業轉型的關鍵樞紐。

 

綠能開發需要政府、企業與民眾三方的互助,盤點台灣目前的太陽光電案場,累積裝置容量已達8.87GW,是2016年的6.1倍,政府透過盤點並排除環境敏感區域的方式,提供建置光電的場域,如漁電共生專區,已公告面積約一萬六千三百六十八公頃,透過台電加強電力網、增加饋線容量,以及推動共同升壓站來加速光電的設置。韋能能源總裁顧賢鉉認為,台灣有良好的政策,要到達到2025年20GW、2050年40~80GW的目標並非只是理想,依照目前發電進度,成果非常有可能超過原本預期。

 

韋能能源總部位在新加坡,專注於亞太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從土地的開發、建設設置到後面的維運管理,在亞太區域擁有超過200個發電案場、共計約18GW的太陽能(包括開發中的)、陸上與海上風能跟電池儲能的業務發展,自2015年在台北設立辦公室以來,在雲林、彰化、嘉義、台南與高雄皆有光電案場,合計超過400MW的發電量併入電網。其中開發中的雲林新興電廠為目前最大,相當於8座18洞高爾夫球場的佔地面積,預計會有273MW的裝置容量,從台灣上空俯看十分壯觀。

 

 

綠電新生命 廢鹽地成光電廠 

 

在地深耕七年,韋能能源特別重視地方關係與生態,案場正式開發前的兩三年大多都在進行社會溝通,理解在地需求。顧賢鉉總裁說:「在人家家裡做電廠,要做20年的鄰居,我們有必要去了解當地的敏感性、民眾與環境的需求。」透過邀請居民參訪電廠、與當地教育機構合作關注養殖與環境議題、提供就業機會,韋能能源不只想做完一個案場,更希望能做到滿分。

 

以台灣艾貴義竹發電廠為例,這是台灣第一個利用廢鹽田改建而成的光電廠,總開發面積近80公頃,是嘉義縣單一最大的民營電廠,平均一年發電可供應一萬九千戶民宅使用。為了使來台過冬的黑面琵鷺不受影響,特別在既有水域設置生態保留區,面積約佔總面積的三成,並與野鳥學會合作,營造濕地生態。太陽光電的開發改善了漁民生活,過去荒廢的鹽田成為綠能,不僅提供魚塭電力,也為社區帶來新的生命力。

 

永續共存 和諧共生

 

「兩天前第一隻黑面琵鷺又飛來了,季節又到了!」顧賢鉉總裁認為,再生能源的發展不僅是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與資源枯竭,也是人類為了環境與生態做出的積極貢獻,在整個項目的生命週期內積極與當地社區合作,亦可實現當地社會和經濟持續的發展。相信通過民間企業的踴躍參與,中央跟地方齊心努力,也可以讓綠電跟環境生態永續共存,為綠能跟環境尋找和諧共生的方向,共享綠色家園,共同促成台灣能源轉型的願景。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